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8)
-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琵琶行》一课的朗诵处理,然后回答问题。
甲:我们先来集体朗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了调动气氛,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教师起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预备读。(在激烈雄壮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集体朗读,朗读完毕,教师表扬)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也非常整齐。现在大家应该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逐字逐句分析这首长诗。
乙:(教师从语调、语速与情感的关系出发,分析“千呼万唤始出来,……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段的诵读处理。并作示范诵读)好,下面我们先集体试读这一段。(学生读此段诗句)大家读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诵读下面几节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诵读最精彩。为营造气氛老师给大家播放张晓峰的琵琶协奏曲《琵琶行》作大家朗读时的伴声。(在柔和舒缓的音乐声中,各小组诵读完毕,教师请大家谈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教师会时不时自己诵读几句,或要求学生诵读几句。约有七八人发言朗诵后,本堂课结束。
(1)两种诵读处理各有什么特点?
(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诵读处理更好,为什么?
-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
我国中学德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每一原则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
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
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
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主体性
- D.长期性
-
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 A.原型
- B.原型启发
- C.问题情境
- D.问题对象
-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奴隶社会初期
- C.封建社会初期
-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 A.《论语》
- B.《理想国》
- C.《学记》
- D.《大教学论》
-
“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 A.加涅
- B.罗森塔尔
- C.戴尔
- D.波斯纳
-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 A.升华
- B.发挥
- C.表现
- D.持久的变化
-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生产劳动
- B.模仿
- C.语言
- D.动物本能
-
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 A.关系转换说
- B.经验内化说
- C.共同要素说
- D.形式训练说
-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 A.有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兴趣
- D.知觉
-
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少先队活动
- B.教学活动
- C.课外活动
- D.后勤工作
-
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活动
- B.沟通
- C.教劳结合
- D.协调
-
属于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的是( )。
- A.现场教学
- B.个别教学
- C.复式教学
- D.小组教学
-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 A.自主、合作、探究
-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 C.学习、讨论、创新
- D.兴趣、发现、研讨
-
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 A.痕迹衰退说
- B.干扰说
- C.动机说
- D.抑制说
-
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 A.评定学生操行
- B.教育个别学生
- C.了解和研究学生
- D.组建班集体
-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 )。
- A.传授科学知识
- B.反复练习巩固
- C.发展智力
- D.加强“双基”教学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 B.方法与过程目标
-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D.课堂教学目标
-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 A.《教育学》
- B.《论共产主义教育》
- C.《新教育大纲》
- D.《民主主义与教育》
-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 )高低。
- A.接受能力
- B.智力水平
- C.理解能力
- D.应变能力
-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 A.能力
- B.品质
- C.意志
- D.气质
-
区分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的是( )。
- A.效度
- B.信度
- C.可靠度
- D.区分度
-
“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说这句话的人是( )。
- A.华生
- B.洛克
- C.柯尔伯格
- D.皮亚杰
-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 A.安置性测验
- B.形成性测验
- C.诊断性测验
- D.总结性测验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 A.积极作用
- B.消极作用
-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 D.没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