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7)
-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
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
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
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每人以《观×××组表演“XXX”片断》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
问题:
(1)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
(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
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
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简述学习迁移的分类。
-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 A.适应现象
- B.听觉适应
- C.嗅觉刺激
- D.味觉刺激
-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是( )。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非正式评定
-
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 )。
- A.故事引趣
- B.观察演示
- C.组织活动
- D.引导联想
-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 A.自觉性
- B.独立性
- C.创造性
- D.主动性
-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 A.《教育论》
- B.《教育漫话》
- C.《大教学论》
- D.《普通教育学》
-
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
- A.巴甫洛夫
- B.艾宾浩斯
- C.斯伯林
- D.弗洛伊德
-
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 A.地方
- B.中央
- C.社会力量
- D.学生家长
-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 A.常规管理
- B.目标管理
- C.平行管理
- D.民主管理
-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
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 A.皮格马利翁
- B.勒温
- C.罗森塔尔
- D.夸美纽斯
-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 D.要看情况而定
-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 B.贾德
- C.奥苏伯尔
- D.布鲁纳
-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 B.直观性很强
- C.提高了教学效率
-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 B.学生听课效果
- C.后进生的感受
- D.人际关系的影响
-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策略
- C.学习理念
- D.学习目标
-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儿》
- D.《普通教育学》
-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昆体良
- D.苏格拉底
-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 A.深化课堂教学
- B.培养竞赛人才
-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
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
- A.操作模仿
- B.操作整合
- C.操作熟练
- D.原型定向
-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 D.能动地接受教育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 )中提出的。
- A.《礼记?中庸》
- B.《学记》
- C.《朱子全书?论学》
- D.《论语》
-
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 A.最优化教学
- B.范例教学
- C.发展教育
- D.终身教育
-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 B.个人本位论思想
- C.社会效益论思想
-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
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
- A.苏格拉底
- B.夸美纽斯
- C.培根
- D.梅伊曼和拉伊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操作定向
- C.原型操作
- D.原型内化
-
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 A.柯尔伯格
- B.班杜拉
- C.皮亚杰
- D.彼得?麦克费尔
-
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二是( )。
-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
-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 B.性格的意志特征
- C.性格的情绪特征
- D.性格的理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