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12)
-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杨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还是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杨老师,你该怎么办?
-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
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
-
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
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
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
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关于课程论,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 B.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皮亚杰
- C.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
- D.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
-
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活动
- B.课外活动
- C.共青团活动
- D.劳动活动
-
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斯宾塞
- D.卢梭
-
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 )特征。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 )。
- A.第一印象
- B.共鸣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 D.移情效应
-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 D.学生亚文化
-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 A.激情
- B.心境
- C.热情
- D.应激
-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 B.劳动
- C.共青团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
按照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将迁移分为( )。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B.正迁移与负迁移
-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
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 A.《学记》
- B.《礼记》
- C.《史记》
- D.《左传》
-
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 B.巴甫洛夫
- C.斯金纳
- D.苛勒
-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 A.课程任务
- B.课程制定者
- C.课程设置的要求
- D.课程管理层次
-
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
- A.知识水平
- B.能力水平
- C.学习状况
- D.心理状况
-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
- A.导向功能
- B.激活功能
- C.强化功能
- D.调节与维持功能
-
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桑代克
-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
- A.客观描述
- B.主观判断
- C.主观臆想
- D.主观描述
-
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A.认识定义的符号
- B.熟练运用定义
- C.叙述定义的含义
- D.背诵定义
-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礼记》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 A.正常学生群体
- B.特殊学生群体
-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 D.极个别学生
-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 A.方向性
- B.可能性
- C.现实性
- D.必然性
-
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
- A.能力
- B.努力
- C.任务难度
- D.运气
-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
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
- A.关注情境阶段
- B.关注学生阶段
- C.关注待遇阶段
- D.关注生存阶段
-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 A.感知运算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 )。
- A.政治效益
- B.技术效益
- C.文化效益
- D.经济效益
-
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
- A.课程类型
- B.课程目标
- C.课程结构
- D.课程模式
-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 A.相互衔接
- B.循序渐进
- C.长善救失
- D.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