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七
- 
				
指出下列材料中教师的教学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进行分析。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 
				
简述网络成瘾及分类。
 - 
				
简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 
				
简述强迫症及其分类。
 - 
				
政治制度是如何制约并影响教育的?
 - 
				
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比班级上课制优越。
 -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教育目标受政治经济生产力影响,但与文化没多大关系。
 - 
				
表扬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批评最不利于激发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只表扬,不批评。
 - 
				
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 A. 胆汁质
 - B. 多血质
 - C. 黏液质
 - D. 抑郁质
 
 -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 A. 布置作业
 - B. 检查作业
 - C. 课外辅导
 - D. 课后练习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的、绝对的。
 - 
				
下列属于认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内发论者是
- A. 孟子
 - B. 荀子
 - C. 华生
 - D. 洛克
 
 -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 A. 行为疗法
 - B. 认知疗法
 - C. 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
 - D. 运动改变法
 
 - 
				
对学校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 A. 各科教学
 - B. 团队活动
 - C. 课外活动
 - D. 班主任工作
 
 -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 A. 应有的责任感
 - B. 积极的社会功能
 - C. 应有的义务感
 - D. 应有的道德面貌
 
 - 
				
桑代克的练习律证明随着时间推移,记忆痕迹逐渐减退,这是遗忘的( )
- A. 消退理论
 - B. 干扰理论
 - C. 同化理论
 - D. 动机理论
 
 - 
				
个体的动作发展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 A. 差异性
 - B. 顺序性和定向性
 - C. 不平衡性
 - D. 连续性和阶段性
 
 - 
				
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方面,下列哪一个不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
- A. 启蒙性
 - B. 随机性
 - C. 计划性
 - D. 个别性
 
 - 
				
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A. 问卷法
 - B. 访谈法
 - C. 观察法
 - D. 历史法
 
 -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 A. 理性的惧怕
 - B. 原因不明的惧怕
 - C. 非理性的惧怕
 - D. 持久性的惧怕
 
 -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 A. 专业知识
 - B. 教育学知识
 - C. 心理学知识
 - D. 相关学科知识
 
 - 
				
当教师对工作与生活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精力充沛,富于幻想,说明他处在教师成长的( )阶段
- A. 情绪高涨
 - B. 心理困惑
 - C. 反思求解
 - D. 心理愉悦
 
 -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 )
- A. 知是关键
 - B. 情是关键
 - C. 意是关键
 - D. 行是关键
 
 - 
				
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
- A.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 B. 教学就是上课
 - C. 教学就是智育
 - D.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