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五
-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总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学习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建议。
 - 
				
简述知觉的特性。
 - 
				
李老师班上有个学生叫周昊,个头高大,天性聪明活泼,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思维灵活但爱讲小话。课间与同学一起玩耍时,周昊喜欢支配、指挥别人,要别人按他的命令行事,如果不服从,他就会动手打人。开学一周后,周昊成为班上不受欢迎的人。同学不愿和他玩,而他却显得无所谓地说:“我一个人玩还好些。”但看到别人玩时,他又经常会从旁捣乱。
请你帮助李老师分析本案例,说说她可以选择和应用哪些常用的培养品德的方法来对周昊进行教育。
 - 
				
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 
				
简述如何促进学生的记忆发展。
 - 
				
简述课堂管理原则。
 -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小陈是某实验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孩子才16岁多,这么小就流向社会,今后可咋办?”针对此事,请发表你的看法。
 - 
				
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 
				
记忆术是一种有效的复述策略。
 - 
				
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 A. 日记描述法
 - B. 描述记录法
 - C. 轶事记录法
 - D. 连续记录法
 
 - 
				
可以用行为塑造法形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消除不良行为。
 -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 )
- A. 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 B. 批评了苏联传统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 C. 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 D. 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最优化
 
 - 
				
“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这属于( )
- A. 美感
 - B. 心境
 - C. 道德感
 - D. 理智感
 
 - 
				
( )个体对学习活动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 A. 学习需要
 - B. 学习期待
 - C. 学习动机
 - D. 学习态度
 
 - 
				
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 A. 政治教育
 - B. 思想教育
 - C. 道德教育
 - D. 心理健康教育
 
 -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粉笔,这是因为知觉有( )
- A. 选择性
 - B. 整体性
 - C. 理解性
 - D. 恒常性
 
 - 
				
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 )
- A. 学科中心课程
 - B. 活动中心课程
 - C. 社会中心课程
 - D. 核心课程
 
 -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D.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 A. 导向性原则
 -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 正面教育原则
 -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很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 )
- A. 独特性
 - B. 整体性
 - C. 稳定性
 - D. 社会性
 
 -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 依从
 - B. 接受
 - C. 认同
 - D. 内化
 
 - 
				
儿童最早出现客体永恒性是在( )
- A. 感知运动阶段
 - B. 前运算阶段
 - C. 具体运算阶段
 - D. 形式运算阶段
 
 -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 A. 外铄论
 - B. 内发论
 - C. 环境决定论
 -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 A. 复述策略
 - B. 元认知策略
 - C. 精加工策略
 - D. 组织策略
 
 -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