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2. 小丽,女,高一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小丽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入”,“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很反感。四个月来,她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就是控制不住,于是主动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问题: (1)小丽应该被诊断为何种心理障碍?(2)该种诊断的临床描述依据是什么?

  3. 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4. 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5.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6. 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8.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9.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10.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提高品德认识
    • B.陶冶品德情感
    • C.激发品德动机
    •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1. 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12.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教育无目的论
    •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3. “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批判性
    • C.深刻性
    • D.灵活性
  14.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 A.斯金纳
    • B.布鲁纳
    • C.奥苏伯尔
    • D.桑代克
  15.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 A.自我期待感
    • B.自我归因感
    • C.自我预期感
    • D.自我效能感
  16. (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亚里士多德
  17.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 A.环境
    • B.遗传
    • C.教育
    • D.主观努力
  18. 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 A.技能
    • B.形式
    • C.方法
    • D.技巧
  19. 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20. (  )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 A.顺应性
    • B.同化性
    • C.重组性
    • D.具体
  21. 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 A.检查复习
    • B.组织教学
    • C.讲授新教材
    • D.布置课外作业
  22.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23. 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 A.导向功能
    • B.激活功能
    •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 D.强化功能
  24.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25.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26.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 A.互补性
    • B.阶段性
    • C.顺序性
    • D.不平衡性
  27.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28.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 A.不平衡性
    • B.顺序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29.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

    • A.国家课程
    • B.学校课程
    • C.地方课程
    • D.拓展课程
  30.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 A.自我期待感
    • B.自我归因感
    • C.自我预期感
    • D.自我效能感
  31.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