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预测试卷(3)
-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下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中关于“统计”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1)请你结合新课程和新理念,谈谈在初中阶段加强“统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说明可能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 
				
请以“锐角三角函数(1)”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的评价建议包括哪几个方面?
 - 
				
如图,某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测量电视塔AB的高度,他们借助一个高度为30m的建筑物CD进行测量。在点C处塔顶B的仰角为45°,在点E处测得B的仰角为37°(B、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的高度h。

     - 
				

 - 
				

 - 
				

 - 
				

(2)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①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②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③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④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初中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应注重和加强多个方面的教学。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注重大量复杂的运算
 - B.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
 - C.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 D.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圆分别交边AC、AB于D、E两点,连接BD、DE。若BD平分∠ABC,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 A.BD⊥AC
 - B.AC2=2AB·AE
 - C.△ADE是等腰三角形
 - D.BC=2AD
 
 - 
				
A.0- A.

 - B.

 - C.

 - D.
0
 
- A.A
 - B.B
 - C.C
 - D.D
 
 - A.
 - 
				

- A.-4或-2
 - B.-4或2
 - C.-2或4
 - D.-2或2
 
 - 
				
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对角线AD、AC与EB分别相交于点M,N。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四边形EDCN是菱形
 - B.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
 - C.△AEM与△CBN相似
 - D.△AEN与△EDM全等
 
 - 
				

- A.第一象限
 - B.第二象限
 - C.第三象限
 - D.第四象限
 
 - 
				
教师收集与学生学习成绩有关的信息并判断学生学习成绩质量的过程和行为叫作( )。
- A.教学评价
 - B.课堂教学评价
 - C.学生学业评价
 - D.学生评价
 
 

    





A.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