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深度押题试卷(5)
-
王芳平时英语成绩非常好,口语表达也不错,可她认为自己发音不够好。有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口语比赛,她认为自己不能胜出,不敢报名参加。
(1)王芳为什么不敢报名参加口语比赛?(9分)
(2)如何帮助她提高自信心?(9分)
-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哪些?
-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
材料一 一篇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在一节政治课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还时不时地在黑板上写下重点内容,而学生有一部分在学 英语,一部分在看小说,一小部分同学甚至在交头接耳,老师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情况,说把你们无关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我就下去收走。有一个同学小声地说“讲的课有什么意思,还不是照本宣科,还不如直接划重点算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
简述良好情绪的标准。
-
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
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 A.中心
- B.基础
- C.任务
- D.途径
-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教育社会化
- D.实质教育论
-
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
(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 A.实践活动法
- B.实验法
- C.发现法
- D.参观法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 送回去的,这属于( )自我防御机制。
- A.投射
- B.转换
- C.压抑
- D.文饰
-
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讨论法
- C.发现法
- D.读书指导法
-
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 A.25%
- B.50%
- C.75%
- D.100%
-
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大学》
- B.《春秋》
- C.《学记》
- D.《论语》
-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
- B.复式教学
- C.特朗普制
- D.设计教学法
-
(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 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 A.叙事研究法
- B.实验研究法
- C.行动研究法
- D.质的研究法
-
校园文化属于( )
- A.显性课程
- B.隐性课程
- C.国家课程
- D.地方课程
-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B.发展学生的能力
- C.提高学生的成绩
-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 A.进行个别教育
- B.组建班集体
- C.建立班级秩序
- D.指导学生学习
-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劳动
- B.模仿
- C.学习
- D.本能
-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交往内驱力
-
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 A.直觉思维
- B.综合思维
- C.聚合思维
- D.分析思维1
-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 A.思维
- B.想象
- C.注意
- D.复述
-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 A.0.25秒~4秒
- B.0.2秒~0.5秒
- C.2秒~1分钟
- D.5秒~2分
-
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
- A.教师
- B.生存
- C.学生
- D.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