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深度押题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李小辉是某学校的一名初一学生,他发现自已越来越讨厌上学了,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数学老师还用,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 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习成绩: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请分析李小辉的学习心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2. 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 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每做一件事,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 学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 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 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 班级极为不利。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 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 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

    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帮这位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现象,你会怎么办?

  3.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4.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5. 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6. 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7.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8. 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9. 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10.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11. 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 A.行为疗法 
    • B.肯定性训练
    • C.系统脱敏疗法 
    • D.合理情绪疗法
  12. 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自我促成的纪律 
    • D.学生促成的纪律
  13.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社会实践活动 
    • B.班主任工作
    • C.课外活动 
    •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4.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 A.备课 
    • B.课外辅导
    • C.布置作业 
    • D.考试
  15. 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 A.选修课程 
    • B.必修课程 
    • C.隐性课程 
    • D.显性课程
  16.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 A.班主任工作 
    • B.学科教学 
    • C.品德教育 
    • D.教学管理
  17. 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 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 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 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18. (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 层理解。

    • A.生成性学习 
    • B.组织策略
    • C.主题纲要法 
    • D.符号纲要法
  19.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 A.编写教案 
    • B.设计教法
    • C.设计板书 
    • D.做好备课计划
  2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21. 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验证假设
  22. 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 A.亚里士多德 
    • B.苏格拉底 
    • C.昆体良 
    • D.夸美纽斯
  23.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 A.顺向负迁移 
    • B.逆向负迁移 
    • C.逆向正迁移 
    • D.顺向正迁移
  2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 D.疏导原则
  25. 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 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特征。

    • A.灵活性 
    • B.独创性 
    • C.发散性 
    • D.流畅性
  27. (  )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 A.行动研究法 
    • B.叙事研究法 
    • C.实验研究法 
    • D.调查研究法
  28.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 A.赫尔巴特 
    • B.赞科夫 
    • C.巴班斯基 
    • D.布鲁纳
  29.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B.替代经验 
    • C.言语暗示 
    • D.情绪唤醒
  30. 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验证假设
  31. 一个人只要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 

    • A.生理正常
    • B.心理正常
    • C.生理、心理都正常
    •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