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7)
-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送他上学就让他上学,不想送他上学就不让他上学。请你从义务教育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
简述疏导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要求。
-
简述个人本位论。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因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 )
- A.强化法
- B.行为塑造法
- C.代币奖励法
- D.示范法
-
(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 A.直接强化
- B.外部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性强化
-
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改变和创新,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这是皮亚杰的( )概念。
- A.图式
- B.同化
- C.顺应
- D.平衡化
-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他提出了( )。
- A.环境决定论
- B.遗传决定论
- C.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
- D.教育万能论
-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学习需要
- B.学习期待
- C.学习动机
- D.学习态度
-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 B.归属与爱的需要
- C.生理的需要
- D.尊重的需要
-
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很象,但只要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
- A.独特性
- B.整体性
- C.稳定性
- D.社会性
-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 A.直接强化
- B.替代性强化
- C.自我强化
- D.负强化
-
( )个体对学习活动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 A.学习需要
- B.学习期待
- C.学习动机
- D.学习态度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 A.陶冶教育
- B.榜样示范
- C.实际锻炼
- D.品德评价
-
以下不属于教育对人口的影响的是( )
- A.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 B.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
- C.促进人口迁移
- D.再生产劳动力
-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D.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主观能动性
-
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 )
- A.克伯屈
- B.伯克赫斯特
- C.道尔顿
- D.布鲁纳
-
根据学校教育制度的权利分配主体来看,中央集权制的代表是( )
-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日本
-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是( )观点
- A.认识发展说
- B.双边活动说
- C.多重本质说
- D.交往说
-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
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
- A.校长
- B.教导主任
- C.班主任
- D.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