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冲刺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2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3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1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2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3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论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指导并促进化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研究。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举例说明一个化学概念需要哪些基本要素。

    (2)试说明如何让学生形成一个化学概念。

  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已知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的成分是CuS04、CaC03、BaCl2、Na2S04、NaOH。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什么?一定没有的物质是什么?

    【考试结果】很多学生提交了如下答案:肯定含有的物质是CaC03、NaOH,一定没有的物质是CuS04、BaCl2、Na2S04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什么?一定没有的物质是什么?

    (2)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白色粉末中物质的真实组成,还需要做的实验及其现象是什么?

  4. 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时.教师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蛋白质的图片创设情境。该教师采用了何种创设情境方法?(  )

    • A.利用实验
    • B.设置化学问题
    • C.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
    • D.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5.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探究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初中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探究教学具有哪些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探究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如何使科学探究教学得到有效实施?

  6. “绿色化学”是指从经济上降低成本.并且不会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反应。下列违背了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7.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

    • A.化学与社会发展
    • B.化学反应原理
    • C.身边的化学物质
    • D.物质构成的奥秘
  8.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课程目标
    • D.课程标准
  10. 一位学生在板演的时候把水的化学式写成了“H02”,老师评价道:“好!首先知道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又知道原子个数比为2:1,只是顺序弄反了,倒过来就可以了。”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  )。

    • A.及时性
    • B.客观性
    • C.过程性
    • D.激励性
  11.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 A.设计化学作业
    • 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 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 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12. Ⅳ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Fel,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B.2 L 0.5 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ⅣA
    •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9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13. 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果
    • 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 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
    • 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14.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和(  )。

    • A.演示法
    • B.练习法
    • C.启发法
    • D.讲授法
  15. 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 A.门捷列夫
    • B.拉瓦锡
    • C.道尔顿
    • D.阿伏加德罗
  16.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 A.识别
    • B.认同
    • C.发展
    • D.模仿操作
  17.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

    • A.观察法
    • B.文献法
    • C.调查法
    • D.讨论法
  18.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 A.戊烷
    • B.戊醇
    • C.戊烯
    • D.己烷
  19. 某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出现了失败,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找一些客观原因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 B.对失败的实验不加评论.立即再重新演示一次
    • C.为了节省时间.下课后再给学生演示一遍
    • D.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改进后再演示一遍
  20.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l溶液(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 B.阴极逸出气体
    • 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 D.溶液的DH变小
  21. 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 A.类比
    • B.归纳
    • C.演绎
    • D.分类
  22.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 A.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 B.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 C.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 D.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3.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