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
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
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两全其美”的做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问题:请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在文章中能正确填空,但是不能给朋友写一封语句通顺的信;有的学生能在数学题目中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但不会计算收入所得税。
问题:请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
简述分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有哪些?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
刺激分化和泛化是互补的过程。
- 正确
- 错误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什么意义?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 正确
- 错误
-
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
-
下列不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
- A.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 B.校风、班风
- C.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内容
- D.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属于元认知策略。
- 正确
- 错误
-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其中,( )占主导地位。
- A.家庭
- B.学校
- C.社区
- D.社会
-
学习程度达到( )时,学习效果最好。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著名的( )。
- A.白板说
- B.自由教育
- C.绅士教育
- D.启发式教育
-
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 )。
- A.长久性记忆
- B.陈述性记忆
- C.程序性记忆
- D.语词性记忆
-
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 A.开门见山式
- B.迂回曲折式
- C.导人式
- D.实验式
-
(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 A.德育目标
- B.德育内容
- C.德育原则
- D.德育方法
-
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 A.巴甫洛夫
- B.华生
- C.桑戴克
- D.班杜拉
-
婆罗门教的主要教育内容是( )。
- A.《吠陀》
- B.《梵书》
- C.《森林书》
- D.《奥义书》
-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核心是( )。
- A.元认知知识
- B.元认知体验
- C.元认知监控
- D.对情绪的觉察
-
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 A.体育活动
- B.课外活动
- C.课余活动
- D.群众活动
-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原则。
- A.启发性
- B.巩固性
- C.循序渐进
- D.因材施教
-
下列不属于升学指导的内容的是( )。
- A.就业具体指导
- B.思想指导
- C.复习指导
- D.心理指导
-
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影响以后学习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作( )。
- A.学习定式
- B.学习迁移
- C.学习态度
- D.学习情境
-
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是( )。
- A.埃及
- B.伊拉克
- C.中国
- D.希腊
-
我国西周的六艺教育是指( )。
- A.礼、乐、射、祭、书、数
- B.礼、乐、射、御、书、数
- C.工、乐、射、御、书、数
- D.礼、乐、射、御、书、传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 A.连续性
- B.长期性
- C.创新性
- D.示范性
-
( )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 A.有效说服
- B.榜样示范
- C.群体约定
- D.价值辨析
-
教育的三要素是指( )。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B.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
- C.教育者、教育影响、教师
- D.教师、学生、教育影响
-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 )。
①儿童②社会③学科知识④课程理论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 )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 A.班级民主管理
- B.班级常规管理
- C.班级平行管理
- D.班级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