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班主任怎样将不好的事情巧妙地转变为好事呢?最近一年多来,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两百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请注意:心理报告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的方式的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问题: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班有59名学生,男生仅占全班人数的1/3。按理说,这样一个班级,管理起来应该不难,但情况偏偏相反。我发现,虽然我班男生人数较少,但各个都很调皮,有十几个男生是班级的活跃分子,而且经常凑到一起打架。

    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简述高中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4. 简述良好情绪的标准。

  5. 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6.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7.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正确
    • 错误
  8. 心理定式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作用。

    • 正确
    • 错误
  9.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0. 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 正确
    • 错误
  11. 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

    • A.态度特征
    • B.理智特征
    • C.意志特征
    • D.情绪特征
  12. 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叫作(  )。

    • A.PQ4R
    • B.PQ3R
    • C.SQ4R
    • D.SQ3R
  13.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格具有(  )。

    • A.共同性
    • B.独特性
    • C.稳定性
    • D.可变性
  14.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  )不断重建的过程。

    • A.图式
    • B.形态
    • C.系统
    • D.分形
  15. 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B.正迁移与负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6. 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 A.夸美纽斯
    • B.麦克维尔
    • C.华生
    • D.斯宾塞
  17. 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

    • A.沉思型
    • B.场独立型
    • C.场依存型
    • D.冲动型
  18. 在教育活动中,“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

    • A.永恒性
    • B.历史性
    • C.独立性
    • D.生产性
  19. 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  )。

    • A.“四有、两爱、两精神”
    • B.“两爱、两精神”
    • C.“四条腿走路”
    • D.“四有、两爱并举”
  20.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未经上级允许不能任意改动的是(  )。

    • A.课程标准
    • B.教学计划
    • C.课程计划
    • D.教材
  21.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 A.一定的帮助
    • B.较弱的影响
    • C.直接的影响
    • D.间接的影响
  22. 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蔡元培
    • D.陶行知
  23. 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 A.形成教师促成的纪律
    • B.形成集体促成的纪律
    • C.形成任务促成的纪律
    • D.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
  24. (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A.国家课程标准
    • B.课程改革纲要
    • C.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D.国家课程计划
  25.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 B.教师的教学目标
    •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社会的价值取向
  26. 福勒和布朗是根据(  )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划分教师成长阶段的。

    • A.教师的教学能力
    • B.教师的需要
    • C.教师的管理能力
    • D.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27. 在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28. 小方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总是将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并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因为(  )的心理学现象。

    • A.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 B.光环效应
    • C.半途效应
    • D.边际效应
  29. 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消退
  30. 艾森克强调人格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即由内倾一外倾、(  )、精神质组成。

    • A.气质
    • B.神经质
    • C.心理特质
    • D.意识
  31.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形式是(  )。

    • A.分科课程
    • B.综合课程
    • C.活动课程
    • D.实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