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4)
-
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进行。在课堂上用1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然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在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问题: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小萌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日“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萌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
简述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方法。
-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
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注重学生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
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
- A.封闭性
- B.垄断性
- C.等级性
- D.阶级性
-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的学习相比,具有特殊性。
-
抑郁质是一种最差的气质类型。
-
“理想和未来”是人生( )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 A.感知
- B.记忆
- C.注意
- D.思维
-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 A.终身教育
- B.普通教育
- C.职业教育
- D.义务教育
-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
- A.坚持教师为中心
- B.因材施教
- C.坚持教材为中心
- D.实施标准化考试
-
(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A.苛勒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斯金纳
-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 )。
- A.大脑和神经系统
- B.潜意识
- C.环境
- D.知觉和价值观
-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着重培养他的(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测验法
- C.实验法
- D.调查法
-
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的( )角色。
- A.教员
- B.朋友
- C.课堂的管理者
- D.学生模仿的榜样
-
问题难度很大时,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 )。
- A.越强越好
- B.中等强度
- C.弱动机
- D.较强动机
-
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 A.培根
- B.夸美纽斯
- C.赫尔巴特
- D.赞可夫
-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 A.强化
- B.惩罚
- C.逃避条件作用
- D.消退
-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 A.连续性
- B.创造性
- C.长期性
- D.示范性
-
以下的理论,哪一项是维纳提出的?( ).
- A.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 B.自我效能感理论
- C.成就动机理论
- D.需要层次理论
-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
- A.遗传
- B.身体素质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一题多解属于( )。
- A.聚合思维
- B.直觉思维
- C.分析思维
- D.发散思维
-
人们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
- A.注意的广度
- B.注意的稳定性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转移
-
听手表走动的嘀嗒声,时而有时而无,这主要是由于( )。
- A.注意的起伏
- B.注意的范围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