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2. 简述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 简述教学的任务。

  5.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6. 苏联教育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 A.启发性原则
    • B.教育性原则
    • C.目标性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7.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 A.道德理念
    • B.道德行为
    • C.道德品质
    • D.道德意识
  8. 具有反应快、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9.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 C.大学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10.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 A.升华
    • B.发挥
    • C.表现
    • D.持久的变化
  11. 新课程的结构特点是(  )。 ①均衡性②逻辑性③选择性④综合性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12. 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3.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 A.教育管理制度
    • B.国民教育制度
    • C.义务教育制度
    • D.学校教育制度
  14. 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挫折
  15.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 A.智育过程
    • B.德育过程
    • C.心理咨询
    • D.教育学生
  16. “四书”、“五经”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 A.现代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原始社会
    • D.封建社会
  17. 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个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18.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

    • A.注意广度
    • B.注意稳定性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转移
  19.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 C.学生自愿选择的
    • D.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定的
  20. 标志着规范的、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著作是(  )。

    • A.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 B.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
    •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讲授纲要》
    • D.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1. 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

    • A.高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初等教育
    • D.幼儿教育
  22.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 A.谈话法
    • B.讨论法
    • C.讲授法
    • D.练习法
  2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 A.《说文解字》
    • B.《论语》
    • C.《孟子》
    • D.《四书集注》
  24. 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水平
  25.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 A.智育过程
    • B.德育过程
    • C.心理咨询
    • D.教育学生
  26.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里体现的是人格的(  )。

    • A.独特性
    • B.功能性
    • C.整体性
    • D.稳定性
  27.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 A.特朗普制
    • B.道尔顿制
    • C.分组教学制
    • D.班级授课制
  28. 组织策略属于(  )。

    • A.精加工策略
    • B.认知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调节策略
  29.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 B.班主任的要求
    •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 D.共同的活动
  30. 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欲望内驱力
  31.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 A.信任感
    • B.自我同一感
    • C.主动感
    • D.勤奋感
  32. 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关系转换说
    • C.共同要素说
    • D.经验类化说
  33. 专家型教师和新任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  )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 A.课堂管理
    • B.课堂练习
    • C.教学策略选择
    • D.课后评价
  34.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 A.系统性
    • B.启发性
    • C.思想性
    • D.巩固性
  35.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