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题(3)
-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
简述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简述教学的任务。
-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
苏联教育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 A.启发性原则
- B.教育性原则
- C.目标性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 A.道德理念
- B.道德行为
- C.道德品质
- D.道德意识
-
具有反应快、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 C.大学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 A.升华
- B.发挥
- C.表现
- D.持久的变化
-
新课程的结构特点是( )。 ①均衡性②逻辑性③选择性④综合性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 A.教育管理制度
- B.国民教育制度
- C.义务教育制度
- D.学校教育制度
-
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挫折
-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 A.智育过程
- B.德育过程
- C.心理咨询
- D.教育学生
-
“四书”、“五经”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 A.现代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原始社会
- D.封建社会
-
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个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
- A.注意广度
- B.注意稳定性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转移
-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 C.学生自愿选择的
- D.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定的
-
标志着规范的、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著作是( )。
- A.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 B.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
-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讲授纲要》
- D.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
- A.高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初等教育
- D.幼儿教育
-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 A.谈话法
- B.讨论法
- C.讲授法
- D.练习法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 A.《说文解字》
- B.《论语》
- C.《孟子》
- D.《四书集注》
-
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水平
-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 A.智育过程
- B.德育过程
- C.心理咨询
- D.教育学生
-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里体现的是人格的( )。
- A.独特性
- B.功能性
- C.整体性
- D.稳定性
-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 A.特朗普制
- B.道尔顿制
- C.分组教学制
- D.班级授课制
-
组织策略属于( )。
- A.精加工策略
- B.认知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调节策略
-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 B.班主任的要求
-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 D.共同的活动
-
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欲望内驱力
-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 A.信任感
- B.自我同一感
- C.主动感
- D.勤奋感
-
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关系转换说
- C.共同要素说
- D.经验类化说
-
专家型教师和新任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 )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 A.课堂管理
- B.课堂练习
- C.教学策略选择
- D.课后评价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 A.系统性
- B.启发性
- C.思想性
- D.巩固性
-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