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题(2)
-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日记: 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二年级直接升入四年级的跳级生,跳班后,仍是班内学习的尖子,区里的几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但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一笑,并且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想了想说:“微笑、大笑、狂笑、冷笑、耻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呀,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生学习,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问题:(1)这位班主任老师采用了何种德育方法?其基本含义是什么?(2)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运用此方法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
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
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三个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
班主任对班级领导管理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 )。
- A.个性影响力
- B.形象影响力
- C.服务影响力
- D.经济影响力
-
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
-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
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 )的记忆。
- A.不超过2秒
- B.不超过1分钟
- C.超过1分钟
- D.不超过5秒
-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 A.泰勒
- B.罗杰斯
- C.布卢姆
- D.布鲁纳
-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
- A.逆向迁移
- B.负迁移
- C.垂直迁移
- D.一般迁移
-
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挫折
-
系统脱敏法由( )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 A.沃尔朴
- B.福勒
- C.雅各布松
- D.奥苏伯尔
-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 )。
- A.概念
- B.认知结构
- C.学习定势
- D.先行组织者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 )。
- A.教育年龄
- B.教育目的
- C.教育年限
- D.教育手段
-
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
- A.压抑
- B.否认
- C.文饰
- D.代偿
-
由于数学教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 B.低级的动机
- C.高级的学习动机
- 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阶段性
-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 A.刺激分化
- B.消退
- C.刺激泛化
- D.获得
-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欲望内驱力
- D.自我提高内驱力
-
( )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教育论》
-
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作( )。
- A.锻炼法
- B.陶冶法
- C.鼓励法
- D.示范法
-
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
- A.权威型
- B.民主型
- C.放任型
- D.迁就型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关于考试焦虑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考试焦虑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
- A.说服法
- B.榜样法
- C.陶冶法
- D.锻炼法
-
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 )的雏形。
- A.活动课程
- B.学科课程
- C.综合课程
- D.结构课程
-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 )。
- A.实验法
- B.讲解法
- C.讨论法
- D.演示法
-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 A.知识观
- B.品德观
- C.学生观
- D.教学观
-
记笔记有助于引导个人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 A.精加工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
-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 A.初一年级
- B.初二年级
- C.初三年级
- D.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