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2)
-
对于新手型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我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们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也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学生们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对我给予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述了我的新规则与要求。那天,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严格控制。对于两次犯错误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逐渐失去了信任,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而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试对材料中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和行为进行评价。
-
简述综合性课程及其特点。
-
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七种是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以及自知自省智力,且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独特结合。根据这一理论,说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什么教学原则?应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 A.北欧的尼德兰
- B.捷克的夸美纽斯
- C.法国的斯图谟
- D.德国的福禄倍尔
-
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 A.智力测验
- B.创造力测验
- C.成就测验
- D.兴趣测验
-
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 A.自主性
- B.随意性
- C.规范性
- D.强制性
-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 A.德育内容上
- B.德育规律上
- C.德育原则上
- D.德育方法上
-
最早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中学实体是盛宣怀创办的( )
- A.南洋公学外院
- B.南洋公学师范院
- C.南洋公学中院
- D.南洋公学上院
-
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 A.泰勒
- B.夸美纽斯
- C.裴斯泰洛齐
- D.凯洛夫
-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学记》
- B.《论语》
- C.《大教学论》
- D.《普通教育学》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方法是( )。
- A.锻炼
- B.榜样
- C.说服
- D.陶冶
-
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 A.开门见山式
- B.迂回曲折式
- C.导入式
- D.实验式
-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巩固知识
- B.运用知识
- C.检查知识
- D.领会知识
-
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
- A.保持
- B.再认
- C.回忆
- D.识记
-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
- A.法律法规
- B.课程计划
- C.教育政策
- D.课程标准
-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 A.班级公共财产
- B.班级信息
- C.学生
- D.班级资料
-
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策略中的( )
- A.时间管理策略
- 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 C.努力管理策略
- D.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
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 )。
- A.内容效度
- B.构想效度
- C.预测效度
- D.直接效度
-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 A.自我教育法
- B.说服教育法
- C.情感陶冶法
- D.实际锻炼法
-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