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最后冲刺卷(3)
-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光在水中的传播
如图4.1-2所示。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任务:
(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
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有一台“220 V 100 W”的洗衣机,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动机卡死,电动机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烧坏。已知这台电动机内的线圈阻值为2Ω,则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多少电能?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多少热量?
答: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50 J的能量;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热量50 J。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做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没听老师讲完就开启电源做实验,结果电压过大,灯泡烧毁,老师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
问题:对此事件提出你对学生的处理意见,并对整个事件进行点评。
-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光的反射”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
简述练习教学的一般程序。
-
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
- A.红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 B.红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 C.紫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 D.紫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 A.q小球先到
- B.p小球先到
- C.两小球同时到
- D.无法确定
-
半径分别为R和r的两个金属球,相距很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带电,在忽略导线的影响下,两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σR/σr为( )。
- A.R/r
- B.R2/r2
- C.r2/R2
- D.r/R
-
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为恒流源.它能够提供持续的定值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大
- B.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的读数增大
- C.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值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值之比不变
- D.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值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值之比增大
-
把高4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2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7.5 cm
- B.15 cm
- C.4.5 cm
- D.10 cm
-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x104km,
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
- 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 km/s
- 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
钍
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铅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
①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②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③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④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问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