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1)
-
下面是有关初中物理某教材“关于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任务:(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体现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案。
-
下面是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钩码的质量是已知的,实验中可以选取钧码为被测物体。如图7.3-2,把钧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任务:质量m/kg 重力G/N (1)说明上述实验中“逐次增挂钩码’’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简要过程。(8分)
-
案例:
老师讲解完“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后,给同学们演示了往暖瓶中灌水的操作。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声音的三要素,音调的高低对应的是声音的哪个参量?
学生:音调对应的是频率。
教师:我们往开水瓶中灌水,声音越来越尖细,那么频率怎么变化?
学生1:频率越高。
教师:学生1的回答正确。根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得出瓶中的空气振动了吗?学生:振动了。
教师:瓶中的水越满,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加剧,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越高,也就是越来越尖。问题:(1)该老师的教学有没有体现启发性原则? (15分))
(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改进该教师的不足。(15分)
-
应用实验法,教师主要是创造学习物理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使用实验法应做到哪些?
-
案例:
王老师在讲解完“运动和力”一课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一小男孩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讨论。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
教师: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物体受外力的平衡条件,
学生2的说法是不对的。
学生3:根据参考书上的解析,小男孩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合外力等于零,汽车才能平衡。
教师:同学3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合外力必须为零,大家多多体会。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王老师教学中的问题,重新设计一教学片段。(15分)
-
简述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 )。
- A.ε0E
- B.ε0εrE
- C.εrE
- D.(ε0εr-ε0)E
-
如图所示,一种光导纤维内芯折射率为n1。,外层折射率为n2,一束光信号与界面成α角由内芯射向外层,要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 A.n1>n2,α大于某一值
- B.n1
- C.n1>n2,α小于某一值
- D.n1
-
如图所示,金属导轨上的导体棒ab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做下列哪种运动时,铜质线圈c中将有感应电流产生且被螺线管吸引。( )
①向右做匀速运动②向左做匀速运动③向右做减速运动④向左做减速运动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 A.
- B.
- C.
- D.
- A.A
- B.B
- C.C
- D.D
- A.
-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质点a.b相距20 cm,c.d相距40 cm,此时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质点c的速度方向向下,且再经过0.1 s,质点c将第一次到达下方最大位移处,则( )。
- A.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 B.波的传播速率为8 m/s
- C.质点d与a的振幅不等
- D.此时质点b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与质点a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三个原子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He),则可知( )。
- A.X核比2核多一个质子
- B.X核比2核少一个中子
- C.X核的质量数比2核的质量数大2
- D.X核与2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
一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恒星的质量为
- B.
行星的质量为
- C.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 D.
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 A.A
- B.B
- C.C
- D.D
- A.
-
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人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
- A.折射率必须大于
- B.折射率必须小于
- C.折射率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 D.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