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

    在“细胞构成生物体”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某教师先通过一段动画解释了细胞分化的现象,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片油菜叶,让学生自己探究这种植物器官是由多少种不同的细胞群构成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构成表皮、叶柄和“筋”的细胞群是不一样的。再通过与书上插图的对照,学生自己总结出“组织”的概念,教师又利用根尖模型以及课后习题中“吃甘蔗”的案例让学生拓展自己的分析并绘制概念图进行总结。

    问题:

    (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课程资源?说明其作用。(10分)

    (2)在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应注意哪些内容?(10分)

  2. 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了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实验过程如下:

    (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打开试管2的橡皮塞,放入一片菹草叶子,再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2.打开试管3的橡皮塞,放入一片同等大小的菹草叶子,也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3.把1、2、3号试管同时放到灯光下照射几分钟,检查三个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叶片是上浮还是仍然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预测:

    表一:……

    结果记录与分析:

    表二:……

    (1)对比试管1与试管2可以发现:……

    (2)对比试管2与试管3可以发现:……

    (四)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__________(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原假设__________(成立\不成立)。

    (1)分析上述材料,设计表一及表二。(18分)

    (2)在组织该实验时,教师应注意什么?(12分)

  3.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问题: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乙中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生2:甲中植物没有淀粉。

    生3: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甲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是哪一变量不同引起的?

    生: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

    师:回答得不错,设计方案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除二氧化碳。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之类的物质?

    生:可以。

    师:所以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控制变量的一种选择。那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有无)。

    师:设计本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生: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师:很好,结论的概括应结合实验中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证据,并紧密围绕研究的问题进

    行。请同学们再次概括出研究的结论。

    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5: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6: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问题:

    (1)如何才能使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10分)

    (2)本材料运用了提问技能,提问的要点有哪些?(10分)

  4.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头。(3分)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__________。(3分)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3。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6分)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4中的曲线__________。(3分)

  5. 兔是一种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下面是有关兔的实验。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步骤:

    ①取两组性别与年龄相同、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兔,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兔下丘脑,乙组兔不作处理作为对照,先测定甲乙两组兔的体温。

    ③把甲乙两组兔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

    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3分)

    ②若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3分)

    (2)实验组和对照组可在同一组兔子身上进行,先做__________的实验,再做的实验进行前后对照。(6分)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从而维持体温恒定。(3分)

  6.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需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B.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
    • C.能引起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
    • D.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8.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仅做I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B.仅做I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下列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

    • A.实验室与图书馆
    • B.家禽与家畜
    • C.家长与亲戚
    • D.花园与宠物
  10. 生产上常用嫁接的方法进行果树的营养生殖,这种生殖的优势是能够(  )。

    • A.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B.获得新的优良性状
    • C.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 D.培育高产的新品种
  11. 蚂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

    •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 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 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
    • D.学习行为
  12. 在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 A.在准备移栽的蔬菜幼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
    • B.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 C.在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 D.春季植树。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
  13. 很多因素都能引起基因突变,但最终表现出来的突变性状却比较少。原因不包括(  )。

    • A.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 B.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
    • C.自然选择淘汰部分突变个体
    • D.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导致生殖隔离
  14. “通过认识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植物的生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其属于(  )

    • A.知识目标
    • B.能力目标
    • C.过程与方法目标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5. 生物学教学的一般原则包括(  )。

    ①直观性②探究性

    ③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④综合化

    ⑤实践性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A.①②③⑥
    • B.①③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②④⑤
  16. 图1表示突触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 C.③作用于④,突触后膜会立即产生动作电位
    •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
    • 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
    • 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
    • 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
  18. 某校教师在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师:“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究竟哪些鸡蛋能孵出小鸡?”属于哪种导人方式(  )。

    • A.俗语导入
    • B.故事导入
    • C.悬念导入
    • D.情境导入
  19. 下列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 A.生殖器官发达
    • B.消化器官退化
    • C.体表有角质层
    • D.体细如线呈圆柱形
  20. 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

    • A.母亲的体细胞
    • B.父亲的体细胞
    • C.精子和卵细胞
    • D.精子的类型
  2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2. 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B.取材时用牙签在舌头上轻刮
    • C.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
    • D.染色时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2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下面有关基因探针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探针是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 B.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 C.基因探针检测疾病的原理是,测定并比较基因探针与被检测病毒的DNA碱基序列
    • D.一种基因探针可检测多种疾病或病毒
  24.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  )。

    • A.受精卵→幼虫→成虫
    • B.幼虫→蛹→成虫
    •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25.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26. 图2为基因工程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作用的成分。根据图示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中的质粒都可以作为甲
    • B.丙是生物体内的RNA分子
    • C.乙和丁所用的酶相同
    • D.图中各个过程都可在试管内完成
  27.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停止⑤性腺发育停止

    •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④⑤
  28.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其中不包括(  )。

    • A.生物与环境
    • B.生物技术
    • C.生物科学
    • D.生物的多样性
  29.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 B.过度繁殖的结果
    • C.人工选择的结果
    •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0. 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 B.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