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题(5)
-
中央电视台有则这样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妈妈再次回到房间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吃力地端着一盒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请以身教重于言传”为题写篇议论文。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800字;(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
某中学初二级学生徐某迟到不敢进教室,而在教学楼后随意闲逛,恰好被班主任刘老师发现,问清情况后非常生气,罚学生徐某在操场上跑了5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该案例中刘老师的做法对吗?运用教育法规进行分析。
-
马老师在中学任教已近20年,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但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普及,学校要求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马老师对这种要求很不以为然,校长找他谈话并要求他学习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知识,他却说:“我课本、粉笔加黑板照样能讲过多媒体。”试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马老师的做法和说法进行分析。
-
(运用逻辑思维知识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材料:正如任何真理都不能由自己证明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自己证明自己,而必须由实践来证明,更不是作为检验别的真理的标准。举例来说,现代自然科学中许多原理是否为真理,难道不需要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而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一原理就可以证明的吗?难道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某一原理来判定高能物理关于某种基本粒子的性质的推断和遗传工程学关于某种遗传密码的假设吗?如果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对于真理的验证就成了多余的事,人们无需参加实践,一样可以证明真理,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给抽掉了。根据论证的有关知识,指出以上证明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
被誉为“中国l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l6世纪末至l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 A.《农政全书》
- B.《齐民要术》
- C.《天工开物》
- D.《农经》
-
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属于解放区文学
- 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陈白尘的《上海屋檐下》是国统区文学
- C.孙犁的《荷花淀》和柳青的《创业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时期的长篇小说
- D.《一代风流》《红旗谱》《李白成》分别是欧阳山、梁斌、姚雪垠的作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分别是杨沫、王愿坚、杜鹏程的作品
-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
- B.巴金——《激流三部曲》《灯》,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 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谌容——《人到中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 D.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专业性
-
班主任教师私拆学生装有同学或朋友照片的信件,侵犯的是学生的( )。
- A.名誉权
- B.肖像权
- C.财产权
- D.隐私权
-
近年来,志愿者运动( ),说明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之后,有了推行志愿者运动的( )。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开始了,且方向正确,总会逐渐成熟。依次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悄然兴起、条件
- B.方兴未艾、机制
- C.欣欣向荣、实力
- D.如火如荼、资本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遵守下列哪一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
- A.廉洁从教
- B.关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为人师表
-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 C.教师缺乏信心
- D.教师缺乏爱心
-
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开普勒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哥白尼学说
- 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 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
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 A.类比
- B.归纳
- C.调查
- D.综合
-
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 )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 )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碰触好奇变迁
- B.感受疑问悠久
- C.捕捉敬意沧桑
- D.深入憧憬沉寂
-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 ①老子②屈原③华佗④孔子⑤李斯⑥孙武⑦张衡⑧董仲舒
- A.①⑤⑦
- B.②⑥⑧
- C.③⑦⑧
- D.③④⑤
-
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 A.德育
- B.美育
- C.体育
- D.劳动技术教育
-
下列属于事实论据的是( )。
- A.公式
- B.科学原理
- C.数据
- D.谚语
-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 A.义务教育
- B.基础教育
- C.应试教育
- D.课程教育
-
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站是( )。
- A.秦山核电站
- B.石岛湾核电站
- C.海盐核电站
- D.大亚湾核电站
-
《资治通鉴》成书于( )。
- A.西汉
- B.东汉
- C.北宋
- D.南宋
-
欧洲文艺复兴15—16世纪,著名艺术(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其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 A.卢瑟福
- B.玛丽?居里
- C.哥白尼
- D.家达?芬奇
-
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 A.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 B.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
- C.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
- D.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
-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唐律疏议》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 )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A.性质、权威
- B.原则、方向
- C.水平、代表
- D.观念、指导
-
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 A.权威
- B.威信
- C.角色
- D.社会地位
-
( )是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推理。即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 A.直言推理
- B.归纳推理
- C.演绎推理
- D.类比推理
-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其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影响方面, 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 A.《水浒传》
- B.《红楼梦》
- C.《聊斋志异》
- D.《西游记》
-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填入括号最恰当的是:
-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一礼”人格
-
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 A.莫泊桑
- B.杰克?伦敦
- C.屠格涅夫
- D.欧?亨利
-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起自公元前722年),迄于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 )重要经典之一。
- A.墨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儒家
-
虎山长城遗址除一号台址发现很少的残砖之外,其他地方均没有发现城砖。虎山村及附近村庄也没有从长城上拆下城砖用于民房建筑的情况。由此可推测,虎山长城用砖是极少的。 上述推测还需要隐含哪一项假设?
- A.当地县志记载虎山长城是夯土筑成
- B.虎山长城遗址附近没有发现古砖窑
- C.此地山高坡陡,城砖难以运进运出
- D.此地土质极差,不适宜烧制长城用砖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 A.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 )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 A.教育优先发展
- B.育人为本
- C.改革创新
- D.促进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