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体育与健康)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表1是初二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技术”4课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40人。教学条件:排球场2片,排球20个。

    请根据第1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组织要求。

    表1初二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4课次的教学内容安排

  2. 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3. 简述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4. 下列哪一个项目不需要使用起跑器进行蹲踞式起跑?( )。

    • A.800米
    • B.400米
    • C.4×l00米
    • D.4×400米
  5. 人类健康的第三状态被称作( )。

    • A.身体健康状态
    • B.疾病状态
    • C.亚健康状态
    • D.心理健糜状态
  6. 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要通过的薄膜层是( )。

    • A.肺泡上皮
    • B.上皮基膜
    • C.内皮细胞
    • D.气血屏障
  7.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协助下,在同一时间内,使各组学牛分别进行不同教材的练习,并按预定的时间和顺序交换练习的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内分组教学
    • B.分组不轮换教学
    • C.分组轮换教学
    • D.个别教学
  8. 下列关于起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由“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阶段组成
    • B.由“各就位”、鸣枪两个阶段组成
    • C.起跑是为了获得向前的冲力
    • D.起跑是为了迅速摆脱静止状态
  9. 以模仿鸟兽动作和姿态而形成的中国传统养生术是( )。

    • A.易筋经
    • B.五禽戏
    • C.六字诀
    • D.八段锦
  10.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因人而异的原则
    • B.有效性原则
    • C.循序渐进的原则
    • D.全面的原则
  11. 剧烈运动时rfn浆的pH值( )。

    • A.保持不变
    • B.趋于中性
    • C.趋于碱性
    • D.趋于酸性
  12.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击球时手腕迅速做推压动作,所击出的球如何飞行?( )。

    • A.呈上旋飞行
    • B.呈下旋飞行
    • C.呈侧旋飞行
    • D.呈漂移飞行
  13. 跳远技术的教学难点是( )。

    • A.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 B.助跑
    • C.起跳后的空中动作
    • D.起跳
  14. 体育课健康分组中,通常把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徵异常、功能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身体素质较差者编入哪一组?()。

    • A.康复保健组
    • B.医疗体育组
    • C.推备组
    • D.基本组
  15. 在长距离的健身跑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增加
    • B.减少
    • C.先增加后减少
    • D.先减少后增加
  16. 中暑的发生是因为( )。

    • A.机体产热增多
    • B.代谢产物堆积
    • C.体内热量散发障碍
    • D.环境温度高
  17. 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按压的部位为( )。

    • A.胸骨下端
    • B.胸锁关节处
    • C.左侧肋骨中间
    • D.右侧肋骨中间
  18. 在运动损伤急救工作中对伤者做现场检查时,首要观察与检查的是( )。

    • A.伤者全身状况
    • B.受伤局部
    • C.血压
    • D.心率
  19. 下列选项中,属于武术基本手型的是( )。

    • A.拳、掌、勾
    • B.冲拳、架掌
    • C.砸拳、劈掌
    • D.撩掌、勾手
  20. 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是什么周型的训练任务?( )。

    • A.基本训练周
    • B.比赛周
    • C.赛前训练周
    • D.恢复周
  21. 评定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有效指标是( )。

    • A.肺通气量
    • B.最高心率
    • C.肌红蛋白含量
    • D.乳酸阀
  22. 正常人基础代谢率平均值随年龄增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

    • A.逐年升高
    • B.保持不变
    • C.逐年降低
    • D.先升高再降低
  23. 难度不高或根本不可分解学练的教学内容,宜采用( )。

    • A.递进练习法
    • B.完整练习法
    • C.逐进练习法
    • D.逆进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