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广播电视业务)模拟卷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以下所给材料,请配发署名广播或电视200字左右的短评一篇。

    继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演员张默、高虎后,北京警方8月18日晚证实,演员房祖名、柯震东在14日因涉毒被查获。房祖名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柯震东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

  2. 请根据下列材料编写一则消息。要求:符合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并拟定标题。字数500至600左右。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996年修订本首次在正文后附上“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当时共收录了39条。虽然在之前已有辞书对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进行专项收录,但在具有普遍影响的汉语中型词典中专项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还是第一次。这类词语被称为“字母词”,这个名称由语言学家刘涌泉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谈谈字母词》一文中首次提出。此后《现汉》中“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条目不断增删修订,2002年的第4版删除4条,新增103条,2005年的第5版删除9条,新增49条。2012年第6版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239条。

    一直以来,对于《现汉》中是否应该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都存在着争议。2010年央视根据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在电视转播中放弃“NBA”改用“美职篮”的做法,在坊间一度引起了强烈争议;直到被第6版《现汉》收录,“NBA”才又重回荧屏。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曾在第6版《现汉》的出版座谈会上说:“以前官方媒体用‘美职篮’,和真正喜爱NBA的群体不在一个语言环境下,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啊!所以我说,当《现汉》收录了NBA之后,给从事语言工作的人员带来方便。别再说‘美职篮’这样一个词汇了。”

    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等人看来,这无疑是“返回到了错误的轨道上”。

    权威媒体对“美职篮”和“NBA”的取舍,无意间成了有关外文“缩略词”是否可进入汉语之争的符号话题。

    8月29日上午,一封由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被分别送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签名的学者中包括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

    这封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汉》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4号令)等法规。

    “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在‘词典’中把英语词汇作为‘正文’,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李敏生在8月27日下午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李敏生等学者认为,第6版《现汉》正文第1750页至1755页收录了239条所谓“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有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等规定。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说:“《现汉》第6版在‘正文’中收录了英语缩略词等词汇之后,等于将汉语汉字的标准规范擅自改变为英语等外语可以进入汉语,英文可以代替汉字。”

  3. 以下材料出自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播出的《莫言: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段落。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次日,摄制组对莫言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是采访即将结束时的一段访谈,请分析这一段访谈的特点。

    记者:我知道您现在已经很累了,但我还是想套用一个现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经常去问别人的问题,我想这个时候您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您幸福吗?

    莫言:我不知道。

    记者:为什么?

    莫言: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为什么您的思路异于平常人的思路?因为绝大多数人觉得这时候您应该高兴、应该幸福,为什么您反而觉得惊喜并且惶恐?

    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不幸福。

    记者:您现在的真实状态,最希望的状态是什么?

    莫言:我们结束采访。

    记者:嗯?好!现在就满足您。

    (笑声,结束采访)

  4. 比较说理的具体方法有(),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

    • A.纵横比较
    • B.反比
    • C.对比
    • D.类比
  5.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意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新闻编体现了新闻媒介(编辑)对新闻信息的态度、评介
    • B.新闻编排是帮助和吸引受众收听、收看的手段
    • C.好的新闻编排可以展示新闻节目的个性
    • D.按重要性递降组合新闻是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6. 列举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媒体报道中的问题,并总结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

    2011年12月底,某媒体以《北大校长肯定中国教育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为题,报道了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一中的演讲活动。

    报道中称:对于很多人否定中国教育的态度,周其凤持不同观点。

    报道使用直接引语说明周其凤对美国教育的评价:“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文章刊发后,其他媒体纷纷以“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为题转载。一时间,北大校长的不当言论引发公众热议。

    但实际上,周其凤这段话的原意是:在整体肯定美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7.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 A.采写
    • B.评论
    • C.新闻信息统合
    • D.把关
  8. 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有哪些()。

    • A.图片新闻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抓住读者的眼球
    • B.图片新闻可以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代入感
    • C.突发事件的图片新闻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 D.图片新闻可以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时效性
  9. 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包括()等。

    • A.接近性
    • B.敏感性
    • C.大众性
    • D.指导性
  10. 广播新闻提要与报纸新闻标题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 A.行题
    • B.更为平实
    • C.大多为一句话
    • D.釆用口语
  11. 在我国,舆论监督与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一起构成()机制。

    • A.政府监督
    • B.政党监督
    • C.社会监督
    • D.新闻监督
  12. 在广播电视的釆访中,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以及记者特定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问题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当记者只需要采访对象给以特定的、明确的、具体的回答时,就可以采用()进行提问。

    • A.闭合式问题
    • B.开放式问题
    • C.半开放半闭合式问题
    • D.随意式问题
  13. 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的形式,可以直播或录播,这种报道形式是()。

    • A.直播消息
    • B.新闻讲述
    • C.采访谈话
    • D.现场报道
  14. 把在内容方面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性的新闻节目组成节目群,以形成整体传播强势,这种编排技巧是()。

    • A.突出重点
    • B.专栏集纳
    • C.关联组合
    • D.峰谷技巧
  15. 在电视摄录中被称为“定位镜头”、通常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或者事件发生环境的景别是()。

    • A.全景
    • B.大全景
    • C.中景
    • D.近景
  16. 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釆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这种记者现场介入方式称为()。

    • A.参与式
    • B.旁观式
    • C.主导式
    • D.被动式
  17. 最符合广播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是()。

    • A.连续报道
    • B.追踪报道
    • C.现场直播
    • D.深度报道
  18. ()的传播优势包括: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受众广泛,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4)技术简便,价格低廉。

    • A.报纸
    • B.电视
    • C.手机
    • D.广播
  19. 编辑部通过对传播内容的选择编排,标题、导语的制作,声音图像的剪辑,表达出其具有()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

    • A.中立的
    • B.倾向性的
    • C.独立的
    • D.理性的
  20. 新闻报道的起点和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是()。

    • A.新闻采访
    • B.新闻编辑
    • C.新闻评论
    • D.新闻写作
  21. 新闻评论中的()是对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 A.论据
    • B.论述
    • C.论点
    • D.论证
  22. 以下哪一项不是栏目编排的工作内容()。

    • A.制订采访内容和采访计划
    • B.审定全部播出的节目和稿件;对内容相关稿件和节目进行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顺序
    • C.撰写节目提要、开头语、结束语和串联词
    • D.写栏目播出串联词
  23. ()是广播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报道魅力的来源之一。

    • A.现场声音
    • B.音乐
    • C.音响
    • D.解说词
  24. 某电台刘姓记者的报道中,需要教育部下发的一份公开文件。他向教育部快递了申请材料,两天后接到教育部电话回复,表示同意公开。又过了三天,刘记者收到了教育部快递的文件。刘记者能够顺利获得文件,完成报道任务,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5. 记者采访时,对事件干预程度最小的介入方式是()。

    • A.旁观式
    • B.暗访式
    • C.直播式
    • D.参与式
  26. 正面方向拍摄有利于()。

    • A.表现人物,展示其位置和活动态势
    • B.表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 C.赋予画面崇髙、庄严、伟大等内涵
    • D.表现对象的特征,画面庄重稳定
  27. 广播电视与新闻时间或活动的发展过程同步的报道类型是()。

    • A.现场报道
    • B.现场直播
    • C.口播新闻
    • D.现场特写
  28. 在广播电视釆访中,关键性信息的采访通常交由()来完成。

    • A.现场釆访
    • B.脱机采访
    • C.带机采访
    • D.电话采访
  29. 以下哪类新闻报道形式不是广播电视共用的报道形式()。

    • A.口播新闻
    • B.连线报道
    • C.现场报道
    • D.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