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广播电视业务)模拟卷五
-
写作:这是新华社2011年的一篇报道。请将该报道改编成广播电视新闻专稿,要求从语言到结构均符合广播电视特点,字数500字左右。
走基层“找水书记”抗旱记
位于黔桂交界的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当前西南大旱的重灾区,旱情50年一遇,大量农作物绝收,部分群众饮水困难。
15日下午,记者随者保乡党委书记张悟婧前往雅口村那哄屯一个水源点查看村民取水情况。山间小路崎岖不平,一边是山坡,一边是不见底的山沟,只能容一人通过。从找泉眼、建集水池到组织村民挑水……
此次已是张恺婧第4次来到这个水源点。虽然是女性,但张恺婧并不文弱。她带领乡村干部和群众扛着锄头,一个山沟一个山沟地找水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找水书记”。
对于“找水书记”,记者并不陌生。去年大旱时,记者在这个县采访,曾偶遇时任平班镇镇长的张恺婧。当时她穿着迷彩服,正风风火火地带领镇里的干部和群众抗旱送水、巡山防火。张恺婧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仡佬族,今年4月份到者保乡任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就恰遇大旱,找水、送水、统计缺粮户就成了她和全乡干部的中心工作。“我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要查看哪个村、哪个学校需要送水,然后一一落实,生怕遗漏了一个地。”她说。
那总共十多人的挑水队伍以留守老年妇女为主。一位农妇一只手拿着锄头,肩上挑着两桶水,身后还背着小孙子。尽管山路崎岖不平,但他们挑得稳、走得快,随行的记者必须加快脚步才跟得上。
“找到水源了,也要节约用水,要保护好水源点,不要被污染或破坏,以后还要在周围种几棵芭蕉以保持水分。”张恺婧叮嘱村民们。
返程路上经过一块绝收的稻田,张恺婧蹲在龟裂的田地上对记者说,这旱情不知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真希望社会各界能伸把手,帮助修建一些水柜、水塘等抗旱项目。
-
请为所撰写的广播或电视消息,配写广播或电视短评一篇,自拟标题,300字左右。
-
案例分析
央视《新闻30分》一期栏目中,针对“民航总局同意机票公开打折”这一主题报道了以下四条消息,请分析这种编排方式的优点。
消息一:机票打折——公开的秘密;
消息二:打折票的危害;
消息三:禁折令为何演变成暗折票;
消息四:外国机票销售方式。
以上每条消息都有充分的事实材料。
-
请分析以下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
【标题】嘉陵江一餐饮船翻沉11人落水
【时长】1分51秒
【导语】受上游强降水的影响,今天嘉陵江重庆段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截至今天18点,东津沱站的洪峰水位达到212.58米,超过保证水位5.65米;另外,北碚站在下午6点的洪峰水位为 199.31米。来自重庆市海事局的通报,由于洪水的影响,今天在嘉陵江上出现了多起船舶险情。其中,有两艘餐饮船翻覆沉没。下面来看看当时现场的情况。
【现场画面+解说词】今天下午,湍急的江水导致嘉陵江渝澳大桥水域一艘餐饮船与陆地连接的部分缆绳发生断裂。下午4点过,救援人员登上这艘名叫“周洪渔船鱼”的餐饮船疏散被困的名船员,突然,餐饮船和陆地间仅剩的一根缆绳断裂,船只向下游漂去,一分钟后与另一艘餐饮船犮生碰撞,导致“周洪渔船鱼”餐饮船翻沉,船上11人全部落水。
【现场画面+同期声】翻船碰撞(34秒)
【现场画面+同期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还有五个(遇险者)
【记者出镜】现在我们可以看见,漂浮在下面的(洪水中)船上,船底部还有几名幸存者,但他们正逐渐地向下游漂去。
【画面+解说词】事发后,海事局和市公安消防总队立即展开施救。由于担心出事船舶对下游的渝澳大桥和嘉陵江大桥造成破坏,市交巡警总队对大桥进行了交通管制。
【记者出镜】现在是下午的4点34分,我现在是位于朝天门大桥和大佛寺大桥这段水域的旁边,我们现在看见海事部门已经组织了多艘的船艇实施救援。
【字幕】20分钟后
【画面+解说词】经过紧急施救,到下午6点左右,落水的11名人员全部获救。
“鑫缘渔港”餐饮船断缆漂流至渝澳大桥处固定,暂未危及下游桥梁和船只。
-
字幕常见的基本形态包括()。
- A.独立型字幕
- B.转译型字幕
- C.主导型字幕
- D.伴随型字幕
- E.表达型字幕
-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不同于新闻报道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和协调功能。
- A.引导功能
- B.深化功能
- C.表态功能
- D.解惑功能
-
在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哪些词汇()。
- A.最佳
- B.最好
- C.最著名
- D.很好
-
谈话类评论节目若想取得成功,选择好的()很重要,这将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 A.主持人
- B.嘉宾及现场观众
- C.话题
- D.打击乐队
-
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
- A.直接式
- B.间接式
- C.旁观式
- D.参与式
- E.混合式
-
深度报道的釆访应着重搞清新闻事件的()。
- A.何时、何地
- B.新闻背景
- C.人物关系
- D.何因、如何
-
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内容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各个分散的节目、稿件、音像片段复制合成为完整的节目播出,这种方式称为()。
- A.直播
- B.转播
- C.延播
- D.录播
-
()作为新闻领域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 A.本台评论
- B.本台短评
- C.谈话类评论
- D.新闻述评
-
中国新闻发展史上被称为“媒介融合元年”的是()。
- A.2012年
- B.2013年
- C.2014年
- D.2015年
-
为适应广播电视新闻的()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应尽量通俗易懂,少用复杂句式。
- A.快速及时
- B.立体传播
- C.线性传播
- D.受众广泛
-
从观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来考虑,相对于晚间节目而言,早间电视新闻呈现出比较强烈的()。
- A.时效性
- B.现场性
- C.丰富性
- D.伴随性
-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 A.真实
- B.时效
- C.生动
- D.全面
-
单选涉及民族宗教类的新闻报道,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使用简称,如“蒙古族”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
- B.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
- C.不能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
- D.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得提及与猪相关内容
-
釆访提纲是记者对釆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性。以下不属于采访提纲特点的是()。
- A.采访提纲还应包括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 B.釆访提纲需要根据釆访现场灵活调整
- C.采访提纲内容上应当包括采访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
- D.釆访时应当完全按照釆访提纲的设计进行釆访
-
广播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特性使得()。
- A.承载的信息更为丰富
- B.信息量更大
- C.传播效果更为突出
- D.信息选择性差
-
除了调査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
- A.事件参与者
- B.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 C.新闻事件现场的维护者
- D.对受众的直接访问者
-
新闻评论体现出强烈的(),这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
- A.言论性
- B.意见性
- C.时间性
- D.新闻性
-
在电视创作中,声音和画面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同时又有机结合,创造出了更丰富的效果,这被称为()。
- A.声画合一
- B.声画对位
- C.声画同步
- D.声画协调
-
()又称多构图镜头或单镜头,以一气呵成的拍摄完整表现新闻事件的时空,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 A.长镜头
- B.长焦镜头
- C.总镜头
- D.连续镜头
-
广播电视新闻编排中,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其中最直接、最常见的方法是()。
- A.标题
- B.广告
- C.音乐
- D.语言
-
()一般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 A.专题报道
- B.深度报道
- C.分析报道
- D.长篇报道
-
()是指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具体问题,甚至有时简单到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 A.简单性问题
- B.开放型问题
- C.复杂性问题
- D.闭合型问题
-
广播电视()是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釆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釆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它也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 A.新闻短评
- B.新闻专题
- C.现场报道
- D.播音员口播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其中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定位过程,体现了编辑工作的()职责。
- A.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即把关
- B.对新闻信息的统合
- C.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即发言
- D.对新闻信息的策划
-
广播电视记者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就是()。
- A.现场报道
- B.现场直播
- C.即兴报道
- D.现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