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心理咨询考试试题汇编2017年(二级重点章节)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

    • A.隐藏自我
    • B.投人所好
    • C.自我抬高
    • D.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2. 亲合的作用包括(  )。

    • A.获得信息
    • B.减轻心理压力
    • C.避免窘境
    • D.协调群体内行动
  3. 人们常用自我防卫策略来弱化说服信息的影响,这样的策略包括(  )。

    • A.贬损来源
    • B.歪曲信息
    • C.论点辩驳
    • D.投射作用
  4. 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

    • A.情感的互补
    • B.社会角色的互补
    • C.需要的互补
    • D.人格特征的互补
  5. 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

    • A.刺激客体
    • B.背景
    • C.行为主体
    • D.社会视角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的成就动机越高
    • B.目标价值较小,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也小
    • C.个体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
    • D.文化水平越高,成就动机越强
  7. 一个人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循的原则一般应该包括(  )。

    • A.相互性原则
    • B.平等原则
    • C.交换性原则
    • 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8. 在态度转变的p-o-x模型中,(  )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A.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
    • 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
    • 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
    • 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
  9.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目标的吸引力
    • B.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 C.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 D.个体的情绪状态
  10. 心理诊断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定(  )。

    • A.摄入性会谈制定的基本内容是否合理
    • B.各单项测定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一致性
    • C.各单项测定是否都具有可比较的常模
    • D.心理诊断是否能够接受临床实践检验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 A.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呈U型曲线
    • B.中等程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 C.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 D.活动的性质影响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
  12.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 A.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 B.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 C.能够进行辨证思维
    • D.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13. 能使人变得更有吸引力的特点包括(  )。

    • A.俊俏或帅气的外貌
    • B.为人真诚、热情
    • C.有才但偶尔犯小错误
    • D.有才但自视过高
  14.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 A.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 B.能够进行辩证思维
    • 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 D.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
  15. 自我中心是指(  )。

    • A.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
    • B.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
    • C.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 D.一个人比较自私
  16. 中年人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多于青年期
    • B.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
    • C.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
    • D.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低于青年期
  17. 儿童自我控制活动的类型包括(  )。

    • A.运动抑制
    • B.情绪抑制
    • C.认知活动抑制
    • D.即时满足
  18. 声音的性质包括(  )。

    • A.饱和度
    • B.音调
    • C.音色
    • D.频率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耳对1000~4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 B.人耳对16~20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 C.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波的听觉
    • D.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低频声波的听觉
  20. 关于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 A.最难适应的感觉
    • B.只属于外部感觉
    • C.只属于内部感觉
    • 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
  21. 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

    •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 B.各种计时工具
    • C.生理活动的同期性变化
    • D.各种客观规律
  22. 彩色的特性包括(  ) 。

    • A.饱和度
    • B.明度
    • C.照度
    • D.色调
  23. 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 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消除的
    • 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24. 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 A.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
    • B.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 C.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 D.痛觉比较容易适应
  25. 错觉的性质包括(  )。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 B.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克服的
    • D.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26. 听觉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这些主要受声波的振幅、波形和频率等物理学特性影响。下列匹配中错误的包括(  )。

    • A.响度-振幅
    • B.音色-波形
    • C.音色-频率
    • D.响度-频率
  27.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

    • A.同时对比现象
    • B.相继对比现象
    • C.彩色对比现象
    • D.感觉适应现象
  28. "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  )。

    • A.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 B.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
    • C.由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造成的
    • D.由欺负人格造成的
  29. "男女同化"人格是指(  )。

    • A.一种变态的人格
    •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女性化"
    • C.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 D.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30. 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  )。

    • A.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 B.越来越外向
    • C.情感波动越来越大
    • D.越来越成熟
  31. 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32. 小学阶段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

    • 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 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 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 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33. 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

    • A.平均模式
    • B.中心品质模式
    • C.加法模式
    • D.加权平均模式
  34. (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 A.家庭
    • B.大学
    • C.杂志
    • D.意识
  35.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  ),就可能将行为归因于行为主体。

    • A.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 B.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 C.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 D.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36. 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 )的趋势。

    • A.逐渐降低
    • B.逐渐上升
    • C.迅速上升
    • D.迅速降低
  37. 在态度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成分。

    • A.外显行为
    • B.感情
    • C.行为倾向
    • D.认知
  38. 企业家属于(  )的社会角色。

    • A.表现型
    • B.功利型
    • C.开放型
    • D.创新性
  39.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  )的归因。

    • A.社会视角
    • B.行为主体
    • C.刺激客体
    • D.情境
  40.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  )的观点。

    • A.C·罗杰斯
    • B.M·米德
    • C.W·詹姆士
    • D.K·勒温
  41. 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

    • A.认知
    • B.情感因素
    • C.行为
    • D.行为倾向
  42. 一般情况下,最让人反感的人格品质是(  )。

    • A.自私
    • B.虚伪
    • C.古怪
    • D.粗鲁
  43. 一般来说,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 )。

    • A.减少
    • B.增加
    • C.不变
    • D.不确定
  44.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应的自我概念,称为(  )。

    • A.反思自我
    • B.客我
    • C.社会自我
    • D.镜我
  45.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

    • A.相互性原则
    • B.交换性原则
    • 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D.平等性原则
  46. 性别表示男女在(  )。

    •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47. 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

    • A.近因效应
    • B.光环效应
    • C.刻板印象
    • D.首因效应
  48. 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  )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 A.情感成分
    • B.行为倾向成分
    • C.认知成分
    • D.动机成分
  49. 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情绪体验是(  )。

    • A.内疚
    • B.羞耻
    • C.焦虑
    • D.嫉妒
  50. 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

    • A.强度
    • B.外显度
    • C.方向
    • D.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