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基础知识真题精选(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常模的构成要素包括( )。

    • A.团体分数
    • B.原始分数
    • C.导出分数
    • D.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
  2. 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考虑( )。

    • A.人口学因素
    • B.个性心理特征
    • C.社会适应状况
    • D.身体健康水平
  3. 下列说法符合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心理动力的正确观点的是( )。

    • A.一切心理动力来源于人类的性本能
    • B.力比多不是个体唯一心理动力
    • C.自我保存本能是个体唯一心理动力
    • D.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为心理动力
  4. 在咨询心理学形成前,( )的开创性工作,为咨询心理学准备了前提学术条件。

    • A.高尔顿
    • B.卡特尔
    • C.韦特默
    • D.比内一西蒙
  5. 陈仲庚认为,心理咨询应明确的问题是( )。

    • A.待解决问题的性质
    • B.心理咨询师的技术
    • C.要达到的目标
    • D.取得的效果
  6. 侵犯的构成要素包括( )。

    • A.伤害行为
    • B.侵犯动机
    • C.社会评价
    • D.社会规范
  7. 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

    • A.保持内在一致性
    • B.影响外貌
    • C.解释经验
    • D.决定期待
  8. 自我防御机制的形式包括( )。

    • A.压抑
    • B.压制
    • C.投射
    • D.力比多
  9.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 )。

    • 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
    • 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 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 D.社会焦虑与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矛盾
  10. 测题常见的排列方式有( )。

    • A.并列直进式
    • B.公共汽车式
    • C.混合螺旋式
    • D.专列式
  11. 沉默现象的几种主要类型包括( )。

    • A.茫然型
    • B.情绪型
    • C.外向型
    • D.思考型
  12. 用“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 )。

    • 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 C.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
    •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3. 感觉的属性包括( )。

    • A.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 B.它是对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 C.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D.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4. 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 )的人之间产生。

    • A.熟悉
    • B.不熟悉
    • C.亲密
    • D.不常见面
  15.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 A.获得了守恒概念
    • B.思维具有可逆性
    •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
  16. 言语的特点包括( )。

    • A.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 B.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 C.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 D.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 B.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强自尊
    • C.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
    • D.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
  18. 在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

    • A.同时对比现象
    • B.相继对比现象
    • C.彩色对比现象
    • D.感觉适应现象
  19.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 )。

    • 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 B.人类的本能
    • C.人类的遗传素质
    • D.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0. 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个体( )。

    • A.恐惧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 B.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
    • C.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 D.焦虑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
  21.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 )。

    • 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 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 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 D.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的矛盾
  22. 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求两次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称( ),又称( )。

    • A.复本信度
    • B.重测信度
    • C.稳定性系数
    • D.分半信度
  23. 正确的测验观包括( )。

    • 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 B.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正确
    • 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 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非常重要
  24. “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 )。

    • A.身心健康
    • B.兴趣爱好
    • C.社会角色
    • D.生活规律
  25. 人的心理是( )。

    • A.脑的机能
    • B.客观现实的反映
    • C.大脑活动的产品
    • 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26. 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 )。

    • A.动作思维
    • B.形象思维
    • C.抽象思维
    • D.创造性思维
  27. 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 A.思潮大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
    • B.某种观念反复出现无法摆脱
    • C.思维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
    • D.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
  28. 正常心理中,心理不健康包括( )。

    • A.严重心理问题
    • B.各种神经症
    • C.各种人格障碍
    • D.可疑神经症
  29. 人格测验包括( )。

    • A.EPQ
    • B.MMPI
    • C.16PF 
    • D.CRT
  30.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

    • A.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
    • B.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
    • C.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 D.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 )。

    • A.自知力受到破坏
    • B.智能低下
    • C.精神活动不协调
    • D.意识障碍
  32. 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 ).

    • A.灾难综合征
    • B.兴奋行为
    • C.破坏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33. 意志的品质有( )。

    • A.自觉性
    • B.目的性
    • C.坚韧性
    • D.自制性
  34. 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 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消除的
    • 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35. 现代平等性道德的内涵包括( )。

    • A.性交过程双方自愿
    • B.性交中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 C.性行为应是双方爱情的表达
    • D.性行为应在婚姻内进行
  36. 心理咨询师职责限制的内涵包括( )等内容。

    • A.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
    • B.任务限于心理问题本身
    • C.任务限于具体问题本身
    • D.对求助者必须一帮到底
  37. 皮亚杰认为,图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的形式进行的。

    • A.整合
    • B.同化
    • C.顺应
    • D.平衡
  38.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要点包括( )。

    • A.痛苦由比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
    • B.痛苦情绪产生以后持续半年以上的
    • C.痛苦情绪的反应对象已经被泛化
    • D.痛苦情绪对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
  39. 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要做到( )。

    • A.考虑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
    • B.考虑测验情境
    • C.有常模和信度、效度资料
    • D.不直接比较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
  40. 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

    • A.一种变态的人格
    • B.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 C.男人更加男性化,女人更加女性化
    • D.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41. 小学阶段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 )。

    • A.复述
    • B.大脑风暴法
    • C.组织
    • D.谐音记忆法
  42. (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 A.亲合
    • B.利他关系
    • C.依赖
    • D.人际吸引
  43.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

    • A.力比多发挥作用
    • B.心理社会危机
    • C.自我的调节作用
    • D.心理防御机制
  44. 标准二十分的标准差为( )。

    • A.5
    • B.4
    • C.3 
    • D.2
  45. 神经元是由( )组成的。

    • 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 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
    • C.细胞、突起和纤维
    • D.细胞核、突起
  46. 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

    • A.儿童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 B.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 C.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 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47. 不符合人本主义人性观的说法是( )。

    • A.人的心理世界是外部世界内化的结果
    •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 C.机体智慧的表现就是有机体评价过程
    • D.人是可以信任的
  48.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三个阶段。

    •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49. 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 A.自尊=成功/自信
    • B.自尊=成功/抱负
    • C.自尊=自信/抱负
    • D.自尊=抱负/成功
  50. 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

    • A.低
    • B.相等
    • C.高
    • D.以上都不正确
  51. “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 )。

    • A.思维缓慢
    • B.思维中断
    • C.情绪低落
    • D.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52. 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 )。

    • A.社交距离
    • B.个人距离
    • C.亲密距离
    • D.公众距离
  53. 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 A.社会适应
    • B.信息干扰
    • C.先人为主
    • D.以偏概全
  54.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

    • A.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父母却不能
    • B.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孩子自己却不能
    • C.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超前
    • D.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55.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

    • A.真性幻觉
    • B.假性幻觉
    • C.主观幻觉
    • D.脑内幻觉
  56. 遗忘的进程通常是( )。

    • A.先慢后快
    • B.先快后慢
    • C.倒U形曲线
    • D.U形曲线
  57.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 )。

    • A.越大
    • B.越低
    • C.越小
    • D.不变
  58.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

    • A.角色不清
    • B.角色失败
    • C.角色中断
    • D.角色冲突
  59. 认知的观点认为( )。

    • A.心理异常是个体偏离了正常范围
    • B.心理异常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应
    • C.心理异常是个体脑功能活动紊乱
    • D.心理异常是个体的脑器质性病变
  60. 一般来说,中程心理咨询是指在( )内完成的咨询。

    • A.1~3周
    • B.4~6周
    • C.1~3月
    • D.3~6月
  61. B=f(P,E)中的B代表( )。

    • A.社会行为
    • B.个体特点
    • C.个体所处情境
    • D.行为倾向
  62.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

    • A.斯金纳
    • B.班杜拉
    • C.皮亚杰
    • D.乔姆斯基
  6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 )。

    • A.社会性原则
    • B.心理学原则
    • C.人类学原则
    • D.统计学原则
  64. 关于“超价观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 B.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 C.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 D.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 A.比率智商
    • B.标准分数
    • C.标准差
    • D.离差智商
  65. 梦游属于( )。

    • A.分离性障碍
    • B.转换性障碍
    • C.睡眠障碍
    • D.运动障碍
  66.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

    • A.幼儿期
    • B.青春期
    • C.青年期
    • D.更年期
  67.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 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 C.获得了守恒概念
    • D.思维具有可逆性
  68. 系列位置效应的一般表现是( )的材料记得好。

    • A.开头
    • B.中间
    • C.后边
    • D.两头
  69. 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 )。

    • A.样本量
    • B.总体
    • C.随机数
    • D.组距
  70.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1.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个阶段。

    • A.3
    • B.5
    • C.4 
    • D.6
  72.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称为( )。

    • A.防御机制
    • B.本能动力
    • C.心理异常
    • D.快乐原则
  73. 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 )。

    • A.直觉行动思维
    • B.表象思维
    • C.具体形象思维
    • D.动作形象思维
  74. 一般认为,华生是( )心理学家。

    • A.行为主义
    • B.机能主义
    • C.认知主义
    • D.人本主义
  75. 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 A.自尊=成功/自信
    • B.自尊=成功/抱负
    • C.自尊=自信/抱负
    • D.自尊=抱负/成功
  76.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 )。

    • A.性质
    • B.治疗
    • C.诊断
    • D.预防
  77. 信度只受( )的影响。

    • A.系统误差
    • B.随机误差
    • C.恒定效应
    • D.实验误差
  78.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 B.构造主义心理学
    • C.人本主义心理学
    •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9. 修饰性反问引起的后果是( )。

    • A.对方自我探索过多
    • B.谈话内容过于具体
    • C.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 D.使求助者过分依赖
  80.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

    • A.力比多发育良好
    •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 C.完善的防御机制
    •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
  81. 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现象称( )。

    • A.注意的分散
    • B.注意的动摇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
  82. 社会行为是由(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 A.社会因素
    • B.现实生活
    • C.周围环境
    • D.即时情境
  83.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的含义是( )。

    • A.多层次统一
    • B.目标积极有效
    • C.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整合
    • D.完善求助者的人格
  84. 婴儿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一般是( )个月。

    • A.3
    • B.6
    • C.8
    • D.12
  85. 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含义的描述的是( )。

    • 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 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 C.感觉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像是油画中的肖像
    • D.感觉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86. 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 )。

    • A.感觉过敏
    • B.感觉减退
    • C.感觉适应
    • D.感觉不适
  87. 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称为( )。

    • A.团体
    • B.常模团体
    • C.样本
    • D.受测人群
  88. 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 )。

    • A.幻觉体验的形式
    • B.幻觉体验的来源
    • C.产生幻觉的器官
    • D.产生幻觉的原因
  89. 下丘脑是( )。

    • A.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 B.皮层下调节呼吸与心跳的中枢
    • C.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 D.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90.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称( )。

    • A.情感
    • B.依恋
    • C.亲子关系
    • D.母子关系
  91.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 A.光环效应
    • B.首因效应
    • C.刻板印象
    • D.近因效应
  92. 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 )之间的一致性。

    • A.分测验
    • B.所有题目
    • C.题目与分测验
    • D.两半测验
  93. 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

    •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
    • B.心理调节能力强
    •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 D.压力适应能力强
  94. ( )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 A.焦虑
    • B.嫉妒
    • C.恐惧
    • D.羞耻
  95. 专家判断法,就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地代表了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因此,内容效度有时又称( )。

    • A.构想效度
    • B.效标效度
    • C.区分效度
    • D.逻辑效度
  96. 塔尔德模仿律包括( )。

    • A.算术级数律
    • B.上升律
    • C.先外后内律
    • D.下降律
  97. 良好的生物调节系统功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引起的( )。

    • A.认知功能失调
    • B.躯体化的症状
    • C.人格结构变化
    • D.心理冲突强度
  98. 多血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 A.强、平衡、灵活
    • B.强、不平衡
    • C.强、平衡、不灵活
    • D.弱
  99.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个项目。

    • A.5~9
    • B.3~7
    • C.7~11 
    • D.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