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
-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 )等几个阶段。
- A.哲学思辨
- B.理论整合
- C.经验描述
- D.实证分析
-
“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 )。
- A.自我意识对身体状态的反映
- B.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 C.是对“自我概念”的扭曲
- D.“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
-
许又新综合考查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 A.体验标准
- B.统计学标准
- C.操作标准
- D.发展标准
-
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 )。
- A.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 B.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 C.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 D.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
信度的评估方法有( )。
- A.重测信度
- B.复本信度
- C.内部一致性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
下列障碍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是( )。
- A.思维贫乏
- B.妄想
- C.超价观念
- D.强制性思维
-
以下关于爱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爱情是人际吸引中最强烈的形式
- B.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 C.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
- D.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
印象形成的效应主要有( )。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刻板印象
- D.晕轮效应
-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自然发展的预期”,包括( )。
- A.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
- B.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
- C.不良情绪和行为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
- D.成为脑器质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
主要的社会动机包括( )。
- A.亲合动机
- B.成就动机
- C.权力动机
- D.利他动机
-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特质包括( )。
- A.内外倾
- B.神经质
- C.宜人性
- D.精神质
-
中年期人格的变化包括( )。
- A.内省日趋明显
- 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 C.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 D.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
测量定义包括的元素有( )。
- A.事物
- B.数字
- C.单位
- D.法则
-
以下关于记忆与遗忘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最早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人
- B.艾宾浩斯采用的实验材料是无意义音节
- C.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
- D.艾宾浩斯采用的是节省法即重学法
-
老年丧失期观里所指的“丧失”包括( )。
- A.心身健康
- B.经济基础
- C.社会角色
- D.生活价值
-
根据舒茨提出的人际三维理论,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
- A.控制需要
- B.包容需要
- C.支配需要
- D.情感需要
-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
- A.价值中立原则
- B.系统性
- C.实证性
- D.伦理原则
-
以下属于毕生发展观的观点的是( )。
- A.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 B.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 C.心理发展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 D.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
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的引发因素包括( )。
- A.需求不满
- B.价值观念不一致
- C.远离的“自我”
- D.夫妻的性差异
-
以下关于情绪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 A.詹姆斯和兰格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 B.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 C.伊扎德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 D.沙赫特指出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
效度的功能有( )。
- A.预测误差
- B.预测行为
- C.预测效标分数
- D.预测效率指数
-
以下关于注意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5~9个项目
- B.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 C.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称注意分配
- D.注意的分配需要一定的条件
-
言语活动的形式包括( )。
- A.外部语言
- B.有声语言
- C.内部语言
- D.无声语言
-
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
- A.视觉
- B.听觉
- C.皮肤觉
- D.运动觉
-
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 )。
- A.不过分拘谨
- B.不过分随便
- C.情感表达恰如其分
- D.行为咱如,言语通畅
-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由以下三因素组成( )。
- A.亲密
- B.激情
- C.性
- D.承诺
-
根据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可将游戏分为( )。
- A.独自游戏
- B.平行游戏
- C.联合游戏
- D.合作游戏
-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 )。
- A.自知力充分
- B.常否病拒医
- C.痛苦程度基本一致
- D.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
根据三维理论,归因原则包括( )。
- A.不变性原则
- B.非对抗性原则
- C.协变原则
- D.折扣原则
-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 )。
- A.样本团体的异质性
- B.测验长度
- C.测验难度
- D.时间间隔
-
女性更年期的主要特征有( )。
- A.第二性征逐渐退化
- B.生理器官逐渐萎缩
- C.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逐渐退化
- D.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的一些症状
-
基于因素分析而提出的人格理论包括( )。
- A.荣格的内一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 B.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 C.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 D.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 )。
- A.辐合思维
- B.创造性思维
- C.发散思维
- D.抽象思维
-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 )等概念。
- A.图式
- B.同化
- C.顺应
- D.平衡
-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包括( )。
- A.客观性原则
- B.辩证发展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伦理性原则
-
性态度是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它由( )三种因素构成。
- A.性道德
- B.性认知
- C.性情感
- D.性行为倾向
-
美国心理学家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分为( )等阶段。
- A.二元论阶段
- B.相对性阶段
- C.约定性阶段
- D.运用性阶段
-
以下关于感受性和感受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最小可觉差
- B.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 C.韦伯认为差别阈限是固定不变的
- D.费希纳通过实验测量了刺激的物理量与它所引起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
嫉妒的特点包括( )。
- A.针对性
- B.持续性
- C.对抗性
- D.普遍性
-
成人的思维形式主要有( )。
- A.辩证的
- B.相对的
- C.综合性的
- D.实用性的
-
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 )。
- A.0.90以上
- B.0.8~0.85
- C.0.7~0.8
- D.0.7以下
-
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 )。
- A.对自我身体状态的反映指标
- B.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 C.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
- D.“现实自我”的解体和丧失
-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称为( )。
- A.条件反射的抑制
- B.扩散和集中
- C.相互诱导
- D.动力定型
-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健康的破坏与( )有关。
- A.“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 B.错误的认识和观念
- C.在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形成的情结
- D.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
-
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是( )。
- A.班杜拉
- B.霍曼斯
- C.勒温
- D.沃尔特斯
-
所谓自知力是( )。
- A.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
- B.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 C.对周围情况的认识能力
- D.对自身躯体疾病和心理异常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
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是( )受损所致。
- A.视觉性言语中枢
- B.威尔尼克中枢
- C.书写性言语中枢
- D.布洛卡中枢
-
青年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 A.6~12岁
- B.11、12~15、16岁
- C.17、18~35岁
- D.35~60岁
-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0~2岁的儿童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视觉中枢位于( )。
- A.颞叶
- B.枕叶
- C.额叶
- D.顶叶
-
通过考查测验分数的分布,大多数测验在设计时希望分数呈现( )模型。
- A.正偏态
- B.负偏态
- C.常态
- D.偏态
-
优先注视范式以( )为研究指标。
- A.注视对象
- B.注视时间
- C.注视条件
- D.注视形式
-
测谎仪的工作原理是( )。
- A.量表测量
- B.投射测量
- C.行为反应测量
- D.生理指标
-
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称( )。
- A.无意想象
- B.梦想
- C.幻想
- D.有意想象
-
性格的( )是性格的核心,同时决定性格的其他特征。
- A.态度特征
- B.意志特征
- C.情绪特征
- D.理智特征
-
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称为( )。
- A.战场疲劳综合征
- B.一般适应症候群
- C.创伤后应激障碍
- D.灾难综合征
-
效标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如何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效标测量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 )。
- A.区分度
- B.常模
- C.效度
- D.信度
-
人格的特质论的提出者是( )。
- A.弗洛伊德
- B.荣格
- C.奥尔波特
- D.艾森克
-
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的是( )。
- A.动机
- B.困境
- C.侵犯
- D.挫折
-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被称为( )。
- A.第一信号系统
- B.经典条件反射
- C.第二信号系统
- D.工具性条件反射
-
个体社会化是以( )为前提的。
- A.政治社会化
- B.性别角色社会化
- C.语言社会化
- D.角色社会化
-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 )。
- A.社会性
- B.经济性
- C.繁衍性
- D.激情性
-
幻觉是( )。
- A.虚构
- B.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
-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理解
- D.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
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统称为( )。
- A.自我认识
- B.自我评价
- C.自我概念
- D.自我意识
-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 )。
- A.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 B.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 C.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 D.内心被揭露感
-
个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的过程即是( )。
- A.社会知觉
- B.印象形成
- C.印象管理
- D.归因
-
情感体验最为深刻的体语沟通是( )。
- A.触摸
- B.目光接触
- C.面部表情
- D.姿势
-
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认知过程是( )。
- A.记忆
- B.思维
- C.感知觉
- D.言语
-
用来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的脑结构是( )。
- A.中脑
- B.小脑
- C.脑干
- D.脑干网状结构
-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岁。
- A.0~3
- B.3~6
- C.6~12
- D.12~15
-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产生的影响被称为( )。
- A.干扰效应
- B.错觉效应
- C.抑制效应
- D.系列位置效应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 )。
- A.以思维为主的精神性障碍
- B.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
- C.病程进展快速
- D.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
-
新精神分析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沙利文
- B.霍妮
- C.弗罗姆
- D.霍曼斯
-
李心天归纳“非标准化标准”来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以下不正确的是( )。
- A.从社会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 B.从统计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 C.从心理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视为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不一致
- D.从精神病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
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发展高速期是在( )。
- A.婴儿期
- B.幼儿期
- C.童年期
- D.青春期
-
以“意向逐渐减退、进程缓慢、预后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属于( )。
- A.单纯型
- B.青春型
- C.偏执型
- D.紧张型
-
难度P值越接近于0或接近于1,越无法区分被试之间能力的差异。相反,P值越接近于0.50,区别力越高。为了使用测验具有更大的区别力,应选择难度在0.5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所以在选择题目中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0,而各题目难度在( )。
- A.0.50+0.20
- B.0.50±0.20
- C.0.50
- D.0.20
-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个现象称( )。
- A.从众
- B.模仿
- C.社会感染
- D.暗示
-
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 A.6~12岁
- B.11、12~15、16岁
- C.17、18~35岁
- D.35~60岁
-
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性与他们的弟妹们相比,会( )。
- A.更弱
- B.更明显
- C.差不多
- D.无法比较
-
被称为“社会心理之父”的是( )。
- A.班杜拉
- B.霍曼斯
- C.勒温
- D.沃尔特斯
-
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即是( )。
- A.从众
- B.模仿
- C.社会促进
- D.暗示
-
娱乐场所为了烘托热烈的气氛,其装饰多采用暖色调,这是运用了( )的感觉现象。
- A.感觉适应
- B.感觉后象
- C.感觉对比
- D.联觉
-
皮亚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志是( )。
- A.生理发展
- B.认知发展
- C.人格发展
- D.言语发展
-
错构是( )。
-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 B.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根据,但此观念是片面而偏激的
- C.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 D.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
基础心理的研究对象是( )。
- A.心理过程的规律
- B.心理活动的规律
- C.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
- D.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
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称( )。
- A.无意想象
- B.梦想
- C.幻想
- D.有意想象
-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 )。
- A.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 B.心理自控力
- C.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 D.心理康复能力
-
防范措施严密的大楼晚上失窃,如果晚上楼里只有一个人,那么该人的嫌疑很大;如果楼里当晚有三个人,那么我们在假定谁是最大嫌疑者时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运用了归因的( )。
- A.不变原则
- B.分散原则
- C.协变原则
- D.折扣原则
-
妄想属于( )。
- A.记忆障碍
- B.思维障碍
- C.注意障碍
- D.人格障碍
-
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个体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被称为( )。
- A.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 B.心理自控力
- C.心理活动耐受力
- D.心理康复能力
-
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这些特征在测量学上被称为( )。
- A.干扰因素
- B.干涉变量
- C.效标性质
- D.样本团体性质
-
对40 w的灯光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其他的灯光如80 w的灯光也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 )。
- A.外抑制
- B.超限抑制
- C.分化抑制
- D.泛化现象
-
与睡眠和觉醒有关的神经结构是( )。
- A.中脑
- B.杏仁核
- C.脑干
- D.脑干网状结构
-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 )。
- A.浪漫
- B.实用
- C.奉献
- D.包容
-
根据韦伯定律,感觉的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关系是( )。
- A.正比
- B.反比
- C.常数
- D.一对一
-
在印象形成中,对个体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的一种效应被称为( )。
- A.刻板印象
- B.近因效应
- C.定型
- D.光环效应
-
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是( )。
- A.优势动机
- B.成就动机
- C.侵犯动机
- D.亲合动机
-
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受暗示可能性( )。
- A.高
- B.一般
- C.低
- D.无差异
-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费斯廷格
- B.舒茨
- C.海德
- D.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