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
-
请设计大班科学活动“鱼鳍的作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设计意图。
-
因为升学竞争的现实,社会上风行一些“起跑线计划”“神童方案”“天才培养项目”……,某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另外,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绘画、钢琴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从我国幼儿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
请简述幼儿期恐惧的表现、原因及其矫正措施。(5分)
-
在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中,有的孩子很受同伴欢迎,有的比较一般,也有存在交友困难的问题儿童。阿莲就是其中的一例。阿莲是个体质较弱,个子较小的女孩,她性格内向,胆子小,不爱说话,不喜欢交往,也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没有小伙伴同自己玩,心里感到很难过。请根据庞丽娟的研究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学前期同伴关系中交友困难的问题儿童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根据本案例中阿莲的行为表现,你认为她属于哪一种类型?(2)你怎样帮助、教育交友困难的儿童?
-
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5分)
-
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
- A.1~2岁
- B.2~4岁
- C.4~5岁
- D.5~6岁
-
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 A.动机
- B.需要
- C.情绪
- D.记忆
-
下列关于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
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
- A.爱模仿
- B.个性初具雏形
- C.情绪作用大
- D.开始接受任务
-
“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 A.独立性的
- B.个别方面的
- C.多方面的
- D.依从性的
-
3岁幼儿在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 )。
- A.游戏水平差
- B.注意分配能力差
-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 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
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评价过程体现了评价的( )原则。
- A.一致性
- B.全面性
- C.目的性
- D.可比性
-
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中就会引起唾液分泌,这种现象属于( )。
- A.生理需求
- B.条件反射
- C.刺激一反应需求
- D.非条件反射
-
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
- 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
- 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 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
-
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 A.简单音节
- B.模仿音节
- C.连续音节
- D.发音音节
-
空气浴锻炼最好从( )季开始。
- A.秋
- B.夏
- C.春
- D.冬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种做法符合保教结合原则
- B.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吃水果是保育,上课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 C.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幼儿园的所有幼儿尽量一起活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原则
- D.幼儿园培养特长儿童的做法符合培养精英的教育原则
-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增强其爱国的情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发挥了( )。
- A.社区文化的教育性
- B.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 C.社区资源的文化性
- D.社区环境的文化性
-
教师要有效运用( ),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 A.家长反应
- B.评价结果
- C.观察记录
- D.教学反思
-
5岁以后,在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 )。
- A.合作性游戏
- B.平行游戏
- C.联系性游戏
- D.角色游戏
-
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 )的控制之下。
- A.教育者
- B.家长
- C.园长
- D.社会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能够建立班级(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 A.常规要求
- B.行为流程
- C.日常守则
- D.秩序规则
-
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 A.放纵型
- B.专制型
- C.民主型
- D.自由型
-
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 A.知道自己的性别
- 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 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 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 )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 A.动态性
- B.潜移默化
- C.交流性
- D.常规性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的基本特征?( )
- A.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
- B.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
- C.游戏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
- D.游戏有无规则并不重要
-
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
- A.手的动作
- B.重复连锁动作
- C.抓握动作
- D.玩东西
-
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 )左右。
- A.2周
- B.6个月
- C.6~12个月
- D.1岁
-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拉察鲁斯
- B.格鲁斯
- C.席勒和斯宾塞
- D.阿普利登
-
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适宜采取的形式是( )。
- A.家访
- B.开家长会
- C.办家长学校
- D.教育讲座
-
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画的特点是( )。
- A.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 B.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 C.表象符号的形成
- D.绘画技能稚嫩
-
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 D.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性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逐渐缩小
-
下列各项表述,( )不能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注重( ),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A.教育教学
- B.日常教育
- C.保教结合
- D.行为规范
-
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 )。
- A.乡村幼儿园
-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 C.北平香山幼稚园
- D.武昌蒙养院
-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最基本测查指标是( )。
- A.坐高
- B.头围
- C.胸围
- D.呼吸差
-
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这体现了( )。
- A.灵活性原则
- B.主导性原则
- C.针对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
- A.欧文
- B.福禄贝尔
- C.蒙台梭利
- D.皮亚杰
-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 )。
- A.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
- B.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 C.教师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能力
- D.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
下列活动目标的表述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是( )。
- A.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 B.鼓励幼儿参与制作陀螺
- C.教会幼儿使用玩具
- D.体验探究的乐趣
-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教师要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 ),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 A.书本知识
- B.社会认知
- C.直接经验
- D.实践操作
-
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
- A.“现在时间到了.该下班了”
- B.“没看好病的病人请明天再来吧”
- C.“时间到了,游戏结束,老师要收玩具了”
- D.“请还没卖完东西的售货员明天再来”
-
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 A.形象记忆
- B.运动记忆
- C.情绪记忆
- D.语词逻辑记忆
-
弗洛伊德认为,( )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 A.宣泄
- B.强迫重复
- C.冲动
- D.游戏
-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角与其他人分享,丰富了图书角的内容,教师这样做遵守了( )教育原则。
- A.保教结合的原则
- B.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 C.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 D.注重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
- A.生活
- B.教学
- C.游戏
- D.实践
-
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 A.生理的需要
- B.情绪表达性需要
- C.自我调节性需要
- D.社会性需要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 ),维护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 A.人格合法权益
- B.爱好兴趣发展
- C.发展合法权益
- D.人格性格形成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使用符合幼儿( )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 A.特殊需要
- B.身心特点
- C.随机喜爱
- D.年龄特点
-
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 )。
- A.2~3岁
- B.4岁
- C.5岁
- D.7岁
-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等方面的发展。
-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
婴儿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 A.痛觉
- B.听觉
- C.味觉
- D.视觉
-
小花平时食欲很好,但最近几天却不想吃饭,尤其怕油腻并伴有恶心呕吐,小花可能是患了( )。
- A.维生素A中毒症
- B.维生素D中毒症
- C.病毒性肝炎
- D.佝偻病
-
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是( )。
- A.蛋白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 B.矿物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 C.蛋白质、糖类与碳水化合物
- D.维生素、脂类与热源
-
1923年陈鹤琴创办的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
- A.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 B.香山慈幼儿园
- C.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 D.南京鼓楼幼稚园
-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 A.整体性的形成
- B.稳定性的增长
- C.独特性的发展
-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
儿童在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 C.社会环境
- D.教育训练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制定( )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 A.长期性
- B.阶段性
- C.中长期
- D.随机性
-
从活动形式来分,幼儿园环境应当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
- A.精神环境
- B.保育环境
- C.游戏环境
- D.教育环境
-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
- A.购买大型玩具
- B.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 C.安装塑胶地板
-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
坏血病是由于缺乏( )。
- A.维生素C
- B.维生素A
- C.维生素D
- D.维生素E
-
在教育活动中,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层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开展与实施的评价是( )。
- A.正式评价
- B.非正式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科学照料幼儿的( ),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 A.饮食睡眠
- B.在园卫生
- C.日常生活
- D.游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