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园)预测试题(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小明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小明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朋,李朋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小明和李朋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小明主动找李朋一块儿玩,可李朋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小明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儿。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小明又找李朋教他“玩魔术”,李朋不同意,这样小明就动起手来……

    在老师眼中,小明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小明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2. 简述幼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

  3.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 简述出生至1岁儿童的特征及其教育。

  5. 简述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6. 家长开放日

  7. 幼儿教育小学化

  8. 教学的应用性

  9. 道德感

  10. 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的特点主要有(  )。

    • A.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情绪体验向社会性情绪体验发展
    • B.幼儿自我情绪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 C.幼儿自我情绪体验还表现出易变性
    • D.幼儿自我情绪体验还表现出忍耐性
    • E.幼儿自我情绪体验还表现出受暗示性
  11. 保教结合原则

  12. 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

    • A.准备期
    • B.交流期
    • C.酝酿期
    • D.豁朗期
    • E.验证期
  13. 游戏的觉醒一寻求理论,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伯莱恩
    • B.拉扎鲁斯
    • C.贝特森
    • D.哈特
    • E.埃利斯
  14. 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 A.观念性
    • B.客观性
    • C.外显性
    • D.简缩性
    • E.展开性
  15. 4岁儿童显著的心理特征有(  )。

    • A.活泼好动
    • B.好模仿
    • C.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 D.出现“第一反抗期”
    • E.具体形象性思维形成
  16. 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有(  )。

    • A.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
    • B.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 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 D.从带有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 E.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17. 下列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的种类的有(  )。

    • A.无所用心游戏
    • B.单独游戏
    • C.旁观游戏
    • D.联合游戏
    • E.合作游戏
  18. 下列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

    • A.文字
    • B.口头语言
    • C.图表
    • D.动画
    • E.图像
  19.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智商分数差异
    • E.同龄团体差异
  20. 学前教育的(  )等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A.任务
    • B.手段
    • C.内容
    • D.性质
    • E.速度
  21. 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

    • 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 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 D.具有意志成分
    • E.具有稳定性
  22. 下列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

    • A.跳水
    • B.弹琴
    • C.驾驶汽车
    • D.游泳
    • E.自由体操
  23. 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确的是(  )。

    • A.道德伦理的培养高于一切
    • B.重视个体的自我修养
    • C.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
    • D.革新教育观念,兼顾孩子社会性与个性化的共同发展
    • E.重视道德教育
  24. 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指发展儿童的(  )。

    • A.观察力
    • B.思维力
    • C.注意力
    • D.想象力
    • E.记忆力
  25. “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儿童发展到三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下面对三岁儿童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强烈的好奇心
    • B.好模仿
    • C.出现“第一反抗期”
    • D.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 E.抽象思维发展
  26. 国外对学前教育任务的提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20世纪中期到60年代的学前教育大多把儿童的(  )作为主要任务。

    • A.保育
    • B.智力教育
    • C.社会性发展
    • D.照管
    • E.营养
  27. 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  )等多方面的宽广的知识结构。

    • A.教育学
    • B.心理学
    • C.生理学
    • D.社会学
    • E.发展学
  28. 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  )几个阶段。

    • A.学习认识
    • B.无意识反应
    • C.模仿表现
    • D.有意识表现
    • E.美感形成
  29. 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  )等几个步骤。

    • A.规划设计
    • B.确定课题
    • C.实验设计
    • D.实施设计
    • E.总结整理
  30. 不属于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的是(  )。

    • A.认知地图
    • B.探式搜索
    • C.尝试错误
    • D.顿悟
    • E.想象
  31.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线性关系
    • B.U型关系
    • C.倒U型关系
    • D.平行关系
  32. 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33.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 A.学习行为
    • B.社会理论
    • C.社会生活实践
    • D.文化视野
  34.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 A.意义记忆
    • B.理解记忆
    • C.机械记忆
    • D.逻辑记忆
  35.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  )来看。

    • A.教学活动中
    • B.幼儿园小范围
    • C.课堂小范围
    • D.学校
  36.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  )。

    • A.培养信任感
    • B.培养主动性
    • C.培养自我同一性
    • D.培养自主性
  37. 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

    • A.回避型
    • B.安全型
    • C.反抗型
    • D.迟钝型
  38.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 A.正常儿童
    • B.智力超常儿童
    • C.弱智儿童
    • D.聋、哑、盲儿童
  39. 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 A.稳定性
    • B.阶段性
    • C.连续性
    • D.顺序性
  40. 当前游戏理论流派中,埃利斯是(  )的代表人物。

    • A.精神分析论
    • B.认知结构论
    • C.学习论
    • D.激励调节论
  41. 想象主要处理的信息,是以(  )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

    • A.抽象
    • B.概括
    • C.间接
    • D.直观
  42.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  )为新知识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

    • A.可利用性
    • B.可辨别性
    • C.稳定性
    • D.清晰性
  43. 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44.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 C.正强化和负强化
    • D.强化和惩罚
  45. 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 A.单词句
    • B.电报句
    • C.简单句
    • D.复合句
  46. 特别适用于不易见面的家长联系的书面联系形式是(  )。

    • A.家长园地
    • B.问卷调查
    • C.宣传板
    • D.联系手册
  47. 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48. 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反射
    • B.习惯化
    • C.人工条件反射
    • D.重学记忆
  49. 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IQ为(  )。

    • A.60
    • B.80
    • C.100
    • D.125
  50. 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始于(  )。

    • A.布卢姆
    • B.博比特
    • C.斯坦豪斯
    • D.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