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市红谷滩教师公开招聘《幼儿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
-
请设计一节中班教育活动课《垃圾分类》,要求包括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和活动过程。
-
壮壮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教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一不如他的意,他就摔玩具。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请指出上述案例中分析壮壮的行为问题并提出如何矫正的措施
-
论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影响和启示。
-
简述学前儿童预防龋齿的措施。
-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挖耳朵、鼻孔、看电视保持( )左右的距离等。
- A.1米
- B.3米
- C.7米
- D.10米
-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保证幼儿每天睡( ),其中午睡一般达到2个小时左右。
- A.7~8小时
- B.8~10小时
- C.11~12小时
- D.12~15小时
-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下列哪项属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
- A.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 B.了解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政策规定
- C.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 D.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
幼儿处在人生生长发育最快时期,身心发展变化极为迅速,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具有( )
- A.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 D.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了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
- A.感受能力
- B.表现能力
- C.思维能力
- D.创造能力
-
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
- A.师德为先
- B.终身学习
- C.教师为本
- D.能力为重
-
近年频发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要解决目前幼儿园教育中,“失德”问题,长远和最为有效的办法是( )
- A.加强法治监管
- B.加强师德建设
- C.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 D.加强社会监督
-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 A.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 B.热爱幼儿
- 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D.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教育作用
- B.调节作用
- C.导向作用
- D.促进作用
-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境界的高层次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深远性及( )
- A.态度的高尚性
- B.职业的专业性
- C.意识的自觉性
- D.技能的示范性
-
下列关于痱子的预防,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夏季应注意居室内通风、降温
- B.儿童应避免在烈日下玩耍
- C.勤洗澡,洗后扑上痱子粉
- D.出汗后自然风干
-
异物入眼时,老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不包括( )
- A.让学前儿童用力眨眼,利用眼泪将异物带出
- B.用温水或蒸馏水冲洗眼睛
- C.翻开上下眼脸,用干净的棉签、纱布擦出异物
- D.用干净的手帕揉擦
-
预防体育活动创伤的措施不包括( )
- A.注意活动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安全性能
- B.活动前检查儿童身体和心理状态
- C.儿童自由进行动作训练,老师在旁观看
- D.活动中掌握适当的体育量
-
学前儿童在进食花生时不小心被卡住喉咙,老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强制吞咽
- B.喝醋
- C.自然咳出
- D.及时就医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强调一些卫生常识,如饭前便后洗手,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这是为了( )
- A.控制传染源
- B.切断传播途径
- C.保护易感人群
- D.以上都是
-
下列对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室内墙角及各种用具如窗台、窗口竖边等应避免棱角
- B.活动室的地面应铺设地板
- C.为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多采用人工通风的形式
- D.桌椅的构造和储存都要根据学前儿童的身体比例确定
-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 )额发展。
- A.适应能力
- B.平衡机能
- C.应变能力
- D.人际交往能力
-
流感、麻疹等主要是通过( )传播的。
- A.空气
- B.饮食
- C.接触
- D.虫媒
-
肌肉有力,身体动作较平稳、准确、灵敏、协调是儿童( )特征之一。
- A.生长发育良好
- B.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良好
- C.体能发育良好
- D.情绪特征良好
-
学前儿童对营养和热能的需要,从种类上看,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缺一不可。
- A.氨基酸
- B.谷物
- C.脂肪
- D.维他命
-
下列关于幼儿园美劳区的教育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够满足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需要
- B.是幼儿审美和创造的过程
- C.是幼儿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有效途径
- D.是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
幼儿园心里环境创设的要求不包括( )
- A.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 B.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 C.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 D.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益智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锻炼( )的游戏,使人在游戏中获得逻辑力和敏捷力。
- A.心、口、鼻
- B.心、口、耳
- C.脑、眼、手
- D.心、脑、口
-
幼儿园里的开关。插座一般设置在幼儿不易够到的位置,幼儿园小班一般不用体积过小的玩具等。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
- A.可变性原则
- B.安全型原则
- C.参与性原则
- D.经济性原则
-
幼儿运用在美工课学会的技能,在游戏中用泥捏制各种用具、水果、人和动物,满足了游戏需要。这类游戏属于什么游戏( )。
- A.集体游戏
- B.结构游戏
- C.角色游戏
- D.表演游戏
-
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下列哪项属于幼儿园教师的职责?( )
- A.负责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 B.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
- C.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 D.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
-
下列属于幼儿教育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的是( )。
- A.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 B.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 C.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务和公共环境
- D.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时应如何指导( )。
- A.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 B.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 C.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 D.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 )。
- A.严肃、认真、积极向上
- B.认真、刻苦、勤奋好学
- C.生动、活泼、主动活动
- D.灵活、多变、完全自由
-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了幼儿每天有适当的( )。
- A.任务计划和个人活动时间
- B.学习安排和自由复习时间
- C.组织活动和自我服务时间
- D.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
舒特-戴森0-17岁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中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 A.2-3岁的幼儿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地唱出
- B.3-4岁的幼儿能感知旋律轮廓
- C.4-5岁的幼儿能辨别高音,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 D.5-6岁的幼儿有鉴赏协和音乐和不协和音乐能力
-
定型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又称(),儿童逐渐形成并发展绘画表现的样式的阶段。
- A.涂鸦期
- B.象征期
- C.图式期
- D.写实期
-
以“安静沉稳”语言动作迟缓,情感含蓄为主要心里特征,对应的气质类型(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下列哪个阶段在学前儿童身上有所体现( )。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 B.以“好孩子”为取向
- C.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 D.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
在游戏中儿童表现通过以物代物,或以人代人,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例如在棍子上“骑马”,坐在椅子上开车等,这属于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 )。
- A.练习性游戏阶段
- B.象征性阶段
- C.教学性阶段
- D.物化性阶段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总结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 )。
- A.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 B.先慢后快,呈正加速型
- C.先快后慢,呈正加速型
- D.先慢后快,呈负加速型
-
( )指的是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 A.意义记忆
- B.机械记忆
- C.条件记忆
- D.方向记忆
-
幼儿园李老师上音乐课时,一遍弹琴,一遍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出各种动作李老师的行为属于那种注意品质( )。
- A.注意的保持
- B.注意的范围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
-
下列哪项属于对幼儿教育语言领域的内容和要求( )。
- A.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 B.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 C.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重保持个人卫生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 D.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
幼儿缺( )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矮小,创伤愈合慢,食欲不振,味觉嗅觉减退等不良现象。
- A.铁
- B.锌
- C.镁
- D.碘
-
3岁的小颖因为喜欢苹果的形状而记住了苹果的特征,这属于什么记忆( )。
- A.形象记忆
- B.身体记忆
- C.实物记忆
- D.特殊记忆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设置与编排可以从兴趣,经验,教材,( )入手。
- A.联系
- B.生活
- C.理论
- D.技能
-
( )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进食障碍,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
- A.异食癖
- B.不良进食习惯
- C.神经性厌食
- D.梦魇
-
在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设计中,适合放在建构区的材料是( )。
- A.各种尺子,剪刀
- B.玻璃水杯,铲子
- C.橡皮泥,塑料积木
- D.激光灯,镜子
-
小朋友用积木拼搭“天安门广场”造型,遇到困难时便邀请老师一起解决,在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搭好了广场,大家都非常有成就感,这体现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角色是( )。
- A.思考的合作者
- B.活动的策划者
- C.信息的导航者
- D.游戏的实施者
-
在幼儿园里老师将一些半成品的材料放在幼儿活动区,留给幼儿更多的操作和创作空间,这符合材料投放的( )特点。
- A.层次性
- B.丰富性
- C.科学性
- D.探索性
-
当幼儿自发向老师提问,“蚂蚁需要冬眠吗”时,教师回应幼儿“蚂蚁也要冬眠吗?”以上属于回应中的什么策略( )。
- A.重复
- B.反问
- C.提炼
- D.总结
-
在教师墙面环境创设分类中,( )指的是最初墙面是一些原始的记录或一些简单的框架,根据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将幼儿作品,学习成果布置到墙面上,对大片空白墙体进行布置。
- A.观赏性创设
- B.操作性创设
- C.满幅性创设
- D.填充性创设
-
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持续注意力10分钟左右,5-6岁能保持注意力20分钟左右,这表明( )。
- A.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素质不一样
- B.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注意力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差距
- C.不同幼儿的智商也是不相同的
- D.幼儿在不同阶段,认知水平各不相同
-
( )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现实状况,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育活动前做好周密计划和安排。
- A.生成活动
- B.预设活动
- C.控制活动
- D.计划活动
-
幼儿园组织园内全体小朋友参观海底世界,满足幼儿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心。让小朋友交流海底世界的趣事,或对海底世界的喜爱。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什么目标( )。
- A.行为目标
- B.生成性目标
- C.心理目标
- D.表现性目标
-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
- A.对象
- B.转移
- C.广度
- D.方位
-
贝贝上幼儿园跟妈妈分开后,就开始哭了起来,情绪稳定后依然很忧伤。傍晚妈妈来接她,对妈妈的安慰也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这种行为属于( )。
- A.焦虑-回避型依恋
- B.安全型依恋
- C.焦虑-抗拒型依恋
- D.焦虑--安全型依恋
-
( )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是被动的,对于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 A.随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有意前注意
- D.有意后注意
-
在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中,( )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应当一致地从幼儿角度提出,用以幼儿为主体发出的行为动词为主进行表述,而不是随意的,混合性的目标表述。
- A.统一性
- B.整合性
- C.针对性
- D.可操作性
-
甜甜上幼儿园时,看见奶奶走了就难过地哭起来,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也跟着哭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幼儿的情绪具有( )。
- A.冲动性
- B.外露性
- C.科学性
- D.传染性
-
幼儿园中班的小凡看见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把椅子全部推倒了就跑去向老师告状,小凡的行为主要受( )启发。
- A.理智感
- B.道德感
- C.美感
- D.正义感
-
下列关于幼儿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是学知识
- B.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
- C.多多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 D.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事事依赖大人
-
下列哪项属于卢梭的主张( )。
- A.强调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 B.强调“教育即生长”
- C.主张“泛爱”主义的教育思想。认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 D.强调要重视幼儿的自主性
-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心理上称为( )。
- A.叛逆期
- B.懵懂期
- C.发育期
- D.性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