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在线练习(中学地理)1
-
根据下面所给图和材料,编写一道读图综合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材料二: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
材料三:200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位于我国中南部腹地的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探索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中部经济的崛起打造新引擎。
-
电影、电视作为声像教具用在地理教育中,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哪些主导作用?
-
索契已成为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无不希望在索契捞回一年中的夏日阳光,试分析其原因。
-
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原因。
-
2007年7月4日,索契获得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索契所具备的优越自然条件。
-
越南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发展,滞后于东盟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材料1: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2: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世界三大夏都之一,城区在沿海地带狭长分布。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索契南临海,甲地所在的国家是。
-
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少输向韩国、中国的原因是。
-
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分布变化是。
-
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并简述其发生原因。
-
读图,回答下列四个问题: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地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逐渐上升,该地区今后外向型工业发展的关键是。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Q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引起的主要后果是。
-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农业()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
-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的特点,北方多煤等矿,南方多()矿。
-
我国降水多集中在5~9月的原因是受()风影响。
-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最大的盆地是(),最大的平原是()。
-
十七世纪初荷兰人将茶叶和茶文化由中国带到欧洲,这一现象属于文化传播中的()。
- A.传染扩散
- B.迁移扩散
- C.刺激扩散
- D.等级扩散
-
印度茶园面积小于中国,但茶叶产量却大于中国,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采茶期长
- B.劳动力资源丰富
- C.耕地土壤肥沃
- D.机械化程度高
-
关于海洋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目前海水运动具有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洋流发电
②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④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投资多、难度大、风险小的工程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读2002年世界主要产茶国统计表,完成下列三题:
表中四国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是()。
- A.斯里兰卡
- B.印度
- C.印度尼西亚
- D.中国
-
甲、乙二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的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极地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海洋是人类的宝库,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下列关于我国海洋资源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著名盐场均在北方
- B.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海运发展最快
- C.杭州湾以北全部属岩岸,多天然良港
- D.潮汐能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沿海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24小时
- B.19小时
- C.22小时
- D.21小时
-
读下述资料,完成下列两题:驱车从甲地到乙地,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还没有来得及寻找太阳,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一个白天就这样火石电光般地匆匆打发了。大雾不知从何升起,……只能隐约看到昏黄的雾灯。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节选自《行者无疆》作者余秋雨
资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10月
- B.7月
- C.12月
- D.4月
-
有关M地关于地心对称点附近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针叶林分布
-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C.有寒流经过
- D.属于白色人种分布区
-
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沿线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线的省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6个
- B.可以减少四川的酸雨发生
- C.可以使珠三角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下降
- D.气源主要是在准噶尔盆地
-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启程,经过长达29天、7890海里的航行,于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10月27日宣布,该集团独资建设的中国第二条西气东输工程走向方案已基本确定,将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满足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需求。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关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主要利用现成的铁路运输,节省运费
- B.该工程会造成沿线的生态破坏
- C.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是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
- D.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坡度较平缓,工程量小
- B.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 C.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 D.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
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 C.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 D.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3题: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从北流向南
- B.从南流向北
- C.从东北流向西南
- D.从西南流向东北
-
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
- A.城市人口增加加剧交通拥挤
- B.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 C.人口增加,生活能源短缺,使森林破坏更加严重
- D.人口增加导致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增多
-
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正确的叙述是()。
- A.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D.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下列4题:
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A.100亿、90亿
- B.110亿、99亿
- C.100亿、99亿
- D.110亿、90亿
-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全国的统一性。
- 正确
- 错误
-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
- 正确
- 错误
-
下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终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
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
- B.此地纬度可能处于北纬45°
- C.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45°
- 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建立地理判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发现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归纳学习方式。
- 正确
- 错误
-
建立一个课堂地理教育、野外地理教育相统一的完整的地理教育系统,是摆在地理教育学面前的一个新的任务和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制定地理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不包括()。
- A.依据一般教学原则
- B.依据学校规章制度
- C.依据地理教学目的
- D.依据地理教学过程的规律
-
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否能得以体现,任务是否能得以完成,归根结底还要看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否真有收益。
- 正确
- 错误
-
地理教材分析中整体分析不包括()。
- A.外部效应分析
- B.内部结构分析
- C.课程资源开发
- D.时代背景分析
-
地理专用教室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不包括()。
- A.进行地理教育的中心
- B.应用现代地理教育技术的中心
- C.地理课外教育的中心
- D.学生活动的中心
-
案例总结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假设型总结
- B.矫正型总结
- C.纲要型总结
- D.提高型总结
-
地理教学中对地理技能学习的三个水平层次中第二个水平层次是()。
- A.模仿水平
- B.创新水平
- C.迁移水平
- D.独立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