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8)
-
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们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什么是韦伯定律?
-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成了剧本。第二天,我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有的同学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请我帮忙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为什么小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
-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
-
人最原始(或基本)的情绪有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和恐惧。
-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__________,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
-
成败归因的两个维度是__________,四个方面因素是能力、__________、运气和__________。
-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__________。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____。
-
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出“鸡、鸭、鸵鸟”等,是恰当地运用了( )。
- A.变式
- B.反例
- C.同位概念
- D.以上三者兼有
-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和( )。
- A.体育
- B.体育、美育
-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
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教师的( )。
- A.传道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管理者角色
- D.示范者角色
-
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
- A.性格
- B.情绪
- C.人格
- D.气质
-
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 )。
- A.形象记忆
- B.逻辑记忆
- C.情绪记忆
- D.运动记忆
-
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
- A.能力
- B.努力程度
- C.工作难度
- D.机遇或运气
-
(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能起到促进作用。
- A.斯金纳
- B.阿特金森
- C.阿尔波特
- D.布卢姆
-
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具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 A.心理定势
- B.刻板效应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 A.埃拉斯莫斯
- B.夸美纽斯
- C.洛克
- D.卢梭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 A.《大学》
- B.《中庸》
- C.《学记》
- D.《孟子》
-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讲解
- B.观察
- C.示范
- D.练习
-
最早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朝代?( )
- A.明代
- B.汉代
- C.宋代
- D.元代
-
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 A.群体压力
- B.群体动力
- C.群体凝聚力
- D.群体规范
-
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这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幻想
-
我国于( )年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
- A.1986
- B.1987
- C.2006
- D.2007
-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 A.霍尔
- B.高尔顿
- C.洛克
- D.华生
-
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多重趋避矛盾
-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 A.常模参照评价
- B.正式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
- A.正面教育影响
- B.高速度、高难度
- C.平行教育影响
- D.最优化
-
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社会实践
- B.遗传
- C.教育
- D.成熟
-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 A.初创时期
- B.发展时期
- C.成熟时期
- D.深化拓展时期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陶冶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品德评价法
- D.实践锻炼法
-
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
- A.正式交往
- B.非正式交往
- C.单向交往
- D.双向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