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7)
-
请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
下列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请用所学的教学理论,分析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哪些教学方法?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了哪件大事吗?(学生们踊跃发言)
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师:看看这幢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幢楼有ll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经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曾经在这幢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害怕。
生2: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要掉下去一样。
师:你平常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们的教学楼矮,世贸大楼高。
出示课题:高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高矮的知识)
师:你们平时见过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出许多例子。
教师放音乐,学生离位寻找教室里有关高矮的例子,然后进行自由讨论。
-
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__________ ,另一类是__________。
-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师应该__________。
-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________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__________。
-
简述教师的思维特征。
-
教学和智育是( )。
- A.同一关系
- B.因果关系
- C.隶属关系
- D.交叉关系
-
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
-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
-
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效应是( )。
- 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皮格马利翁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 D.晕轮效应
-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科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
- A授受
- B相互促进
- C民主平等
- D朋友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科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 A.练习法
- B.演示法
- C.实验法
- D.发现法
-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 A.兼爱、非攻
- B.弃仁绝义
- C.道法自然
- D.化性起伪
-
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
- A.思想政治教育
- B.法律教育
- C.性教育
- D.道德教育
-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桥梁作用
- B.关键作用
- C.主导作用
- D.决定作用
- A.痕迹消退说
- B.动机说
- C.同化说
-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 A.痕迹消退说
- B.动机说
- C.同化说
-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
( )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 A.董仲舒
- B.柳宗元
- C.韩愈
- D.王安石
-
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 A.社会生产力
- B.文化传统
- C.社会制度
- D.科技水平
-
态度不包含以下哪种结构成分?(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意志成分
- D.行为成分
-
各级各类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的“四落实”具体是指( )。
- A.计划、课时、教材、师资
- B.人员、编制、经费、课时.
- C.计划、要求、任务、课时
- D.学校、教师、学生、教材
-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做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观点是( )。
- A.神话起源说
- B.心理起源说
- C.生物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能起到促进作用。
- A.斯金纳
- B.阿特金森
- C.阿尔波特
- D.布卢姆
-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 A.实践属性
- B.社会属性
- C.自然属性
- D.现实属性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
按照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将强调( )。
- A.综合性、实践性、弹性
- B.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
- C.自主性、综合性、探索性
- D.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9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自我认识
- B.自信
- C.自我体验
- D.自我调控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多重趋避矛盾
-
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 )的角色。
- A.设计者
- B.指导者
- C.组织者和管理者
- D.反思者和研究者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的观点。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多因素论
- D.反映论
- A.设计者
- B.指导者
- C.组织者和管理者
- D.反思者和研究者
-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 A.班杜拉
- B.奥苏伯尔
- C.桑代克
- D.布鲁纳
-
童年期的主要活动是( )。
- A.游戏
- B.学习
- C.运动
- D.劳动
-
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
- A.1岁
- B.3岁
- C.5岁
- D.7岁
-
根据教师的描绘而想象北极的风光,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再造想象
- C.创造想象
- D.幻想
-
最早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朝代?( )
- A.明代
- B.汉代
- C.宋代
- D.元代
-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 )。
- A位置记忆法
- B死记硬背
- c缩简和编歌诀
- D语义联想法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
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
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著名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杜威
- D.施泰因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 A.陶冶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品德评价法
-
下列情况属于学习的是( )。
- A.小张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 B.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 C.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 D.小明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
心理发展是指个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 A.身心变化
- B.机体变化
- C.心理增长
- D.心理变化
-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 B.加涅
- C.奥苏伯尔
- D.苛勒
-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 A场独立型
- B场依存型
- C辐合型
- D发散型
- A.布鲁纳
- B.加涅
- C.奥苏伯尔
- D.苛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