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考前预测试卷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有趣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的活动方案。

  2.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问题: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阶段的儿童?

  3. 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4. 论述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7分)

  5. 简述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

  6. 情绪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7. 简述幼儿气质包括哪些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8.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差异体现在(  )。

    • A.生活环境
    • B.教育目标
    • C.教育内容
    • D.教育途径
    • E.教育质量
  9. 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0. 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  )决定的。

    • A.教师本身的特点
    • B.幼儿本身的特点.
    • C.教师教育特点
    • D.幼儿教育特点
    • E.教育工作性质
  11. 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有(  )。.

    • A.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 B.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 C.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 D.按时获取工资,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 E.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12. 活动法指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根据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划分,活动法可以分为(  )四种。

    • A.观摩
    • B.庆祝
    • C.服务
    • D.管理
    • E.监管
  13.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实验法
    • D.个案法
    • E.经验总结法
  14. 儿童享有的权利有(  )。

    • A.参与权
    • B.生存权
    • C.发展权
    • D.赠与权
    • E.受保护权
  15. 对入学的适应影响较大的是幼儿对小学生活的(  )。

    • A.态度
    • B.看法
    • C.情绪状态
    • D.识字率
    • E.智力
  16.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角色有(  )。

    • A.教育者
    • B.母亲
    • C.朋友
    • D.研究者
    • E.伙伴、
  17. 幼儿园主要采用的幼儿教育教学法是◇)。,

    • A.讲授法
    • B.自学学习法
    • C.游戏法
    • D.操作练习法
    • E.实验法
  18. 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但总的原则是收集的材料应(  )。

    • A.正确
    • B.一手
    • C.新颖
    • D.真实
    • E.具有一定数量
  19. 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20.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C.发展性教学模式
    • D.最优化教学模式
  21. 在游戏时,教师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儿童停玩一次,属于(  )。

    • A.自然后果的惩罚
    • B.剥夺性惩罚
    • C.体罚
    • D.生理性惩罚
  22. (  )幼儿能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 A.小小班
    • B.小班
    • C.中班
    • D.大班
  23. 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  )。

    • A.政府保障
    • B.私人捐款
    • C.社会募捐
    • D.学费
  24. 智力游戏、体力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

    • A.创造性游戏
    • B.有规则游戏
    • C.表演游戏
    • D.个人游戏
  25. 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们家有几个人?”“家里有爸爸j妈妈,还有我”,却说不出“一共有几个人”。说明这时的幼儿学习数学具有(  )的心理特征。。

    • A.从个别到一般
    • B.从不自觉到自觉。
    • C.从具体到抽象
    • D.从同化到顺应
  26. 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  )。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创造想象
  27. 在幼儿语言障碍类型中,“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哪种语言障碍的症状?(  )

    • A.口吃
    • B.失语症
    • C.语言发展迟滞
    • D.发音异常
  28. 幼儿听教师对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创造想象
    • D.再造想象
  29. 下列教育政策,属于依据制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是(  )。

    • A.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 B.基本政策
    • C.全局性政策
    • D.限制性政策
  30. 幼儿学会各种动作,掌握各种生活、学习、劳动及运动的技能,要依靠(  )。

    • A.形象记忆
    • B.语义记忆
    • C.运动记忆
    • D.情景记忆
  31.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作视为(  )。

    • A.专门职业
    •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 C.独立的社会职业
    • D.非专门职业
  32. 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这是(  )。

    • A.巴宾斯基反射
    • B.游泳反射
    • C.莫罗反射
    • D.巴布金反射
  33. 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桌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桌子上这种判断是按照(  )进行的。’

    • A.直接的逻辑
    • B.生活的逻辑
    • C.客观的逻辑
    • D.类比的逻辑
  34.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 A.痛觉
    • B.听觉
    • C.味觉
    • D.视觉
  35.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有关儿童数概念形成的研究表明,儿童数概念形成经历了四个明显阶段,下列描述儿童数概念形成次序正确的是(  )。

    • A.口头数数一给物说数一按数取物一掌握数概念
    • B.给物说数一按数取物一口头数数一掌握数概念
    • C.按数取物一掌握数概念一El头数数一给物说数
    • D.按数取物一掌握数概念一给物说数一口头数数
  36. 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 A.感知觉的发展
    • B.语言的发展
    • C.自我意识的发展
    • D.情绪气氛的熏陶
  37. 儿童学习简单口语,2—4岁是(  )。

    • A.最佳期
    • B.最近发展区
    • C.转折期
    • D.危机期
  38. 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 A.思维的片面性
    • B.思维的拟人性
    • C.思维的纯洁性
    • D.思维的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