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考前预测试卷一
-
请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
3岁的轩轩,长着大大的眼睛、白里透红的皮肤,一看就很招人喜欢。然而,到幼儿园里没有几天,老师就发现轩轩特别好动,她所进行的活动都很短暂,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换,如在活动室里,她几乎每分钟都在改变活动,一会儿玩积木,一会儿玩小汽车,一会儿玩拼图,更加让老师担心的是,稍不注意她就会爬上窗台往外看,还会袭击其他小伙伴……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为什么轩轩会有以上的行为表现。针对此类儿童,幼儿教师应如何教育?
-
阅读下面的儿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明又明,亮又亮,
一团火球挂天上,
冬天待的时间短,
夏天待的时间长。
(1)从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来看,这属于哪种类型的儿歌?试说这种形式的儿歌的作用。
(8分)
(2)试对这首儿歌进行评析。(7分)
-
培养幼儿一般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
简述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
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
性别角色
-
依恋
-
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
智力游戏
-
动机
-
根据我国现在通行的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l 3岁幼儿属于( )。
- A.新生儿期
- B.先学前期
- C.幼儿初期
- D.幼儿晚期
-
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 A.感知觉的发展
- B.语言的发展
- C.自我意识的发展
- D.情绪气氛的熏陶
-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 A.人际关系
- B.社会性行为规范
- C.社会文化
- D.社会性
-
在方位知觉方面,4岁儿童( )。
- A.仅能辨别上下
- B.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向
- C.开始能够辨别前后
- D.开始能够辨别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
幼儿园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
- A.学年教育目标
- B.学期教育目标
- C.活动教育目标
- D.个体教育目标
-
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 A.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 B.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 C.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 D.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 A.近远规律
- B.大小规律
- C.首尾规律
-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不包括( )。
- A.经济功能
- B.社会功能
- C.文化功能
- D.家庭功能
-
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 A.按规定不能用否定性的语句
-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
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是( )。
- A.小组活动
- B.集体活动
- C.个别活动
- D.自由活动
-
下列关于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游戏活动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发展的
- B.游戏应该具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 C.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 D.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
(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 A.自我意识
- B.态度
- C.认知
- D.移情
-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和教育
- C.生理因素
- D.先天因素
-
乐乐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而努力学习,他的动机属于( )。
- A.高级动机
- B.低级动机
- C.外部动机
- D.内部动机
-
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 A.黏液质
- B.多血质
- C.胆汁质
- D.抑郁质
-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
- A.半圆形一圆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 B.正方形一长方形一-A边形~五边形
- C.五边形--A边形~三角形一正方形
- D.圆形一半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
-
语言能力是在(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 A.—日生活
- B.交往
- C.活动
- D.运用
-
幼儿德育的目标应从( )人手。
- A.认识
- B.行为
- C.意志
- D.情感
-
( )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
- A.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的能力
- B.良好的生活习惯
- C.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 D.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 A.“真好吃”
- B.“我要吃,,
- C.“这是什么”
- D.“这儿有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