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考前冲刺试卷(三)
-
某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试分析该校长的做法。
-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超过40度。她没有人可以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她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是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原来难以忍受的处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问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塞尔玛的故事中给了哪些启示?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
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
-
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 正确
- 错误
-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是不利的。(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定势总是妨碍问题的解决。(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
- 正确
- 错误
-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的素质在于他的个人能力。(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学制的类型主要包括双轨制和单轨制。( )
- 正确
- 错误
-
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 正确
- 错误
-
实际年龄超过智力年龄说明这个孩子比较聪明。( )
- 正确
- 错误
-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 正确
- 错误
-
在儿童权利保护中,把儿童看做积极主动的权利客体,是现代儿童权利保护的基点。(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
- 正确
- 错误
-
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 ( )
- 正确
- 错误
-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7、18岁的阶段。(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学位设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四个等级。( )
- 正确
- 错误
-
泰勒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总结性评价。( )
- 正确
- 错误
-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 正确
- 错误
-
意志的品质有( )。
- A. 自觉性
- B. 果断性
- C. 坚韧性
- D. 自制性
-
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 认知者的经验
- B. 认知者的性格
- C. 认知者的品质
- D. 认知者的需要
-
对形式训练说形成一种挑战的相同要素说是由谁提出的?( )
- A. 桑代克
- B. 武德沃斯
- C. 奥苏伯尔
- D. 贾德
-
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
-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 B. 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 C.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D. 社会主义可以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 A. 四书
- B. 文法
- C. 修辞
- D. 辩证法
-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 A. 上位学习
- B. 概念学习
- C. 下位学习
- D. 并列结合学习
-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
- A. 安吉尔
- B. 华生
- C. 斯金纳
- D. 苛勒
-
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 A. 高效性
- B. 循序渐进性
- C. 实践性强
- D.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人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 )
- A. 生理性动机
- B. 社会性动机
- C. 内部动机
- D. 外部动机
-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 A. 社会关系
- B. 人际关系
- C. 教育关系
- D. 师生关系
-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 )。
- A. 活动的难易
- B. 竞赛动机的激发
- C.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 D. 注意的干扰
-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遗传
- B. 环境
- C. 教育
-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和( )。
- A. 体育
- B. 体育、美育
- C.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 D.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 A同化性迁移
- B顺应性迁移
- C重组性迁移
- D具体迁移
-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 A. 非条件反射
- B. 无条件反射
- C. 条件反射
- D. 生来的反射
-
以下属于赫尔巴特的著作的是( )。
- A. 《大教学论》
- B. 《普通教育学》
- C. 《人的教育》
- D. 《教育漫话》
-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
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
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
- B. 读书法
- C. 文献法
- D. 行动研究法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的儿童处于( )。
- A. 感知运动阶段
- B. 前运算阶段
- C. 具体运算阶段
- D. 形式运算阶段
-
(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
- A. 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 B. 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年)
- C. 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0年)
- D.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年)
-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 A. 教育的性质
- B. 教育的任务
- C. 教育的内容
- D. 教育的规律
-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教育目标( )。
- A. 不一致
- B. 反对
- C. 一致
- D. 相同
-
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础方法是( )。
- A. 倾听
- B. 鼓励
- C. 询问
- D. 会谈
-
( )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试点。
- A. 2006
- B. 2007
- C. 2008
- D. 2009
-
(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 A. 教育测量
- B. 教育测验
- C. 考试
- D. 教育评价
-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开展的是( )。
- A. 教育活动
- B. 教育教学活动
- C. 教学活动
- D. 课外活动
-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为多少时学习效果最佳?( )
- A. 50%
- B. 100%
- C. 150%
- D. 200%
-
( )的诞生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 C. 卢梭的《爱弥儿》
-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 维持动机作用
- B. 促进和维持功能
- C. 思想教育作用
- D. 培养纪律功能
-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
-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B.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 C. 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
- D. 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
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 A. 正迁移与负迁移
- 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 C.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 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 )的观点。
- A. 宗教本位论
- B. 社会本位论
- C. 个人本位论
- D. 文化本位论
-
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 )。
- A. 智力正常儿童
- B. 智力超常儿童
- C. 弱智儿童
- D. 品德良好儿童
-
双轨制在( )表现得非常典型。
- A. 美国
- B. 英国
- C. 苏联
- D. 中国
-
“学而时习之”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 A. 巩固性
- B. 循序渐进
- C. 理论联系实际
- D. 启发性
-
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是( )。
- A. 教学目标
- B. 课程目标
- C. 教育目的
- D. 教学计划
-
培养勤奋感的最佳时期是( )。
- A. 2~3岁
- B. 4~5岁
- C. 6~11岁
- D. 12~18岁
-
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 A. 组织策略
- B. 复述策略
- C. 计划策略
- D. 调节策略
-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 A. 多疑
- B. 焦虑
- C. 心神不安
- D. 情绪低落
-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 A. 教育法律
- B. 教育行政法规
- C. 教育政府规章
- D. 教育单行条例
-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 A. 本我
- B. 忘我
- C. 超我
- D.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