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一位小学教师发现有一个孩子上课总是举手,可是叫起他来他却答不上来,引得下面同学窃笑不已。老师私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老师提问不举手,同学们会在课下叫他傻瓜。显然,学生身处两难境地,为逃避嘲笑,只好在自己不会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举起了手。这个无奈的孩子在冒险,因为他很可能会被不明真相而又气恼的老师当众训斥。而这位细心的老师观察到学生内心的变化,与他约定,当真会时高高举左手,不会时举右手,渐渐地这个孩子越来越多地举起了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你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如何?请对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作简单评述。
-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用班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班级管理?
-
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有何优点?
-
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
课程评价
-
学习迁移
-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
- D.平衡论
-
学习策略
-
素质教育
-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 )。
- A.注意的分散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广度
-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 A.教学媒体
- B.教学环境
- C.教学理念
- D.教学内容
-
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
- A.依赖性
- B.可塑性
- C.向师性
- D.被动性
-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A.高于
- B.不低于
- C.同等于
- D.不低于或高于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 )迁移。
- A.顺应迁移
- B.同化性迁移
- C.重组迁移
- D.逆向迁移
-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
- A.政治功能
- B.经济功能
- C.文化功能
- D.生态功能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的是(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 A.社会文化
- B.家庭环境
- C.自然物理因素
- D.早期童年经验
-
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恒常性
- C.知觉的理解性
- D.知觉的整体性
-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 A.中等
- B.最高
- C.最低
- D.最高或最低
-
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
- A.水平迁移
- B.垂直迁移
- C.特殊迁移
- D.一般迁移
-
儿童刚学习鸟字时,鸟与乌等形近字常混淆,这是由于这时期儿童的观察品质缺乏( )。
- A.精确性
- B.顺序性
- C.目的性
- D.敏捷性
-
童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
- A.一至三岁
- B.三至六、七岁
- C.六、七岁至十一、十二岁
- D.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十五岁
-
(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 A.分析与综合
- B.比较与分类
- C.抽象与具体
- D.归纳和概括
-
《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 )。
- A.教学过程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目标
- D.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