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权威专家预测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2. 教师王某是某市重点学校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王某很精通教学业务,且乐于钻研,因此,几年时间下来,研制和解决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科研问题。此后,王某就无心教学,一心想着自己的研究,备课的时间明显减少,上课随意,常常讲一些和书本内容不同的事情。有时为了参加学术性的研讨会或与有关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而旷课。久而久之,他所带的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校领导找到王某,希望他能严肃自己的工作态度,处理好研究与教学的关系。可他依旧不以为然.认为教师就应当拥有学术研究活动权。结果,当年他所带的毕业班数学平均成绩比其他班级低了近10分。

  3.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4. 某学生张某平时学习怠慢,课堂自律能力差,几乎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一会有人说他打架了.一会儿班长说他上课捣乱,要么就是学习委员说他不交作业……班主任多次教育后收效甚微。李老师联系其家长,原来张某是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张某的问题也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情况,李老师多次找张某谈话,希望他能自动退学。张某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自动退学。请问李老师的做法合法吗?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12分)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6. 简述教师应如何形成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7. 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8. 简述如何进行后进生教育。

  9.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

    • 正确
    • 错误
  10.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1.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 正确
    • 错误
  12. 认知结构迁移说法由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  )

    • 正确
    • 错误
  13.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

    • 正确
    • 错误
  14.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

    • 正确
    • 错误
  15. 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

    • 正确
    • 错误
  16.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

    • 正确
    • 错误
  17. 接受学习不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  )

    • 正确
    • 错误
  18.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为教育。(  )

    • 正确
    • 错误
  19.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中的规定,要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项课程的开设,但不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之中。(  )

    • 正确
    • 错误
  20. 进行直接的、专门的创造性训练可以取代或脱离课堂。(  )

    • 正确
    • 错误
  21. 通过奖励一些行为使之越来越接近期望的目标,这种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即行为塑造法。(  )

    • 正确
    • 错误
  22.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

    • 正确
    • 错误
  23.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

    • 正确
    • 错误
  24.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

    • 正确
    • 错误
  25.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26.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

    • A.迁移
    • B.同化
    • C.顺应
    • D.模仿
  27.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8. 以下不属于熟练操作特征的是(  )。

    • A.立即反应代替了多次的尝试
    • B.微弱的线索得到利用
    • C.各个局部动作独立性增强
    • D.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9.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30.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 A.学习方法
    • B.学习定势
    • C.学习时间
    • D.学习内容
  31.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 A.教育政策
    • B.教育价值取向
    • C.教育模式
    • D.教育方法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由1991年9月4日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 A.五
    • B.六
    • C.七
    • D.八
  33. 以下属于教师一般权利的是(  )。

    • A.文化教育权、学术自由权、受聘权
    • B.受聘权、获取报酬权、政治权
    • C.名誉权、培训进修权、教育教学权
    • D.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公民人身自由权
  34. 为了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任课教师和有关社会人士的联系协作。因此,班主任应当具备的相应基本素质是(  )。

    • A.高尚的思想品德
    • B.坚定的教育信念
    • C.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 D.善于待人接物
  35.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 A.空间错觉
    • B.时间错觉
    • C.运动错觉
    • D.视觉错觉
  36. 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这种学习是( )。

    • A.下位学习
    • B.上位学习
    • C.命题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37. 下列学校行为,没有违背《义务教育法》的是(  )。

    •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 C.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 D.独立开展分组教学等教改实验的
  38. “拔苗助长”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39. 测验的(  )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40.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是一种(  )现象消极作用的表现。

    • A.发散思维
    • B.定势
    • C.逻辑思维
    • D.启发
  41. 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 A.难度
    • B.信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42.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

    • A.1984年
    • B.1991年
    • C.1997年
    • D.2008年
  43.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巩固性
    • B.启发性
    • C.循序渐进
    • D.系统性
  44.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这种情绪是(  )。

    • A.道德感
    • B.理智感
    • C.美感
    • D.自豪感
  45.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 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46.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

    • 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
    • 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 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 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47. (  )认为,学习者学会的是整个刺激情景的相对关系,而非单个刺激的特征。

    • A.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 B.认知学习理论
    • 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 D.西蒙的狭义心理学理论
  48. 某校学生小明(10岁)依仗身体强壮经常强行索要他校赵某的财物,父母无力管教,希望将其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收教育,应当由(  )提出申请,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 A.小明父母
    • B.赵某父母
    • C.公安机关
    • D.赵某所在学校
  49. 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 A.模仿
    • B.准确
    • C.连贯
    • D.习惯化
  5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 A.志愿者
    • B.实习者
    • C.兼职者
    • D.见习者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A.复杂性
    • B.示范性
    • C.创造性
    • D.长期性
  53.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 A.社会适应
    • B.社会化人格
    • C.精神面貌
    • D.精神状态
  5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角色中的(  )。

    • A.传播者
    • B.传道授业者
    • C.榜样者
    • D.朋友
  55. 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 A.合理复习
    • B.位置记忆
    • C.亲自参与
    • D.学业求助
  56.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交往能力
    • B.研究能力
    • C.管理能力
    • D.学习能力
  57. (  )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行为
    • D.道德意志
  58.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

    • A.学习
    • B.模仿
    • C.强化
    • D.适应
  59. 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 B.逆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60.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从众
    • B.依从
    • C.认同
    • D.内化
  6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活动中必须与教育活动相分离的是(  )。

    • A.政治
    • B.经济
    • C.文化
    • D.宗教
  62. 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 A.依法治国
    • B.以德治国
    • C.以人为本
    • D.均衡发展
  63.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C.协调好各任课老师的关系
    • 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