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作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 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班长多次大声叫唤:“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了又要发脾气的。”可是几乎没人理睬她。班长非常焦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句“XX来了。”这位男教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时,只见这位男老师径直走过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抽了班长两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班长伤心地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周末回到家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却责怪她“谁叫你直呼老师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她心想也许自己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6分)(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6分)

  3. 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4.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1)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4分)(2)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8分)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6.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7.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8. 请简单比较一下情绪与情感的异同。

  9. 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有哪些?

  10. 道德在一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道德动机。(  )

    • 正确
    • 错误
  11. 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

    • 正确
    • 错误
  12.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

    • 正确
    • 错误
  13. 教育理念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

    • 正确
    • 错误
  14. 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 正确
    • 错误
  15.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不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

    • 正确
    • 错误
  16. 皮亚杰认识发展论认为.人的组织行为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从其过去的生物性本能方面继承而来。(  )

    • 正确
    • 错误
  17. 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18. 教导主任对各个任课教师起联系和纽带的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自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 正确
    • 错误
  2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爱国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

    • 正确
    • 错误
  21. 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起到促进作用。(  )

    • 正确
    • 错误
  22. 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华生。(  )

    • 正确
    • 错误
  2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策略。(  )

    • 正确
    • 错误
  24. 老师体罚学生,关学生禁闭,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

    • 正确
    • 错误
  25. 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好几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这最能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 A.爱岗敬业
    • B.关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为人师表
  26. 下列群体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 A.班级学生群体
    • B.班团组织
    • C.学科小组
    • D.老同学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有权宣布考试无效的机构是( )。

    • A.学校教育处
    • B.学校
    • C.教育行政部门
    • D.司法部门
  28. (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  )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 A.省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 B.市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 C.县级,县政府
    • D.乡镇,县政府
  29. 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表现出(  )。

    • A.专业性
    • B.道德性
    • C.示范性
    • D.创造性
  30.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 A.主体性的教师观
    •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 C.专业化的教师观
    •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32.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 A.思想教育
    • B.政治教育
    • C.思想品德
    • D.政治道德
  33. 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4. 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

    • A.外部
    • B.成就
    • C.交往
    • D.任务
  35.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 A.辅助作用
    • B.主导作用
    • C.强化作用
    • D.促进作用
  36. (  )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显性课程
    • D.隐性课程
  37.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 A.教书育人
    • B.师德为先
    • C.尊重规律
    • D.为人师表
  38.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范围
    • D.注意的起伏
  39. 儿童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作“八口”,这说明儿童(  )。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 B.注意能力不健全
    • C.记忆能力不深刻
    • D.思维能力有欠缺
  40.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1. 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这种评价类型是(  )。

    • A.绝对评价
    • B.相对评价
    • C.个体内差异评价
    • D.诊断评价
  42.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属于(  )。

    • A.激情
    • B.应激
    • C.心境
    • D.热情
  4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 A.传授学生知识
    • B.发展学生能力
    • C.培养学生个性
    • D.养成学生品德
  44.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强调个体道德观念,个性心理品质,个人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个人责任感,个体理想等方面的教育。这体现了德育目标的( )。

    • A.基础性
    • B.层次性
    • C.全面性
    • D.稳定性
  45.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孔子
    • B.柏拉图
    • C.夸美纽斯
    • D.维果斯基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9月1日起施行。

    • A.1997年
    • B.1994年
    • C.1996年
    • D.1995年
  47.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 A.具体化
    • B.形象化
    • C.系统化
    • D.抽象化
  48.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 A.14周岁以下
    •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 D.18周岁以下
  49. (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 A.《教师法》
    • B.《高等教育法》
    • C.《义务教育法》
    • D.《教育法》
  50.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 A.人民政府
    • B.学校
    • C.监护人
    • D.基层性群众组织
  51. 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  )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 B.加里宁
    • C.乌申斯基
    • D.赞科夫
  52. 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

    • A.人格尊严
    • B.隐私权
    • C.受教育权
    • D.身心健康权
  53. 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 A.诊断性
    • B.描述性
    • C.形成性
    • D.总结性
  54.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

    • A.创造思维
    • B.聚合思维
    • C.发散思维
    • D.直觉思维
  55. 下列不属于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的是(  )。

    • A.学生自评
    • B.小组评议
    • C.信息反馈
    • 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
  56. 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

    • A.80
    • B.85
    • C.100
    • D.125
  57.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B.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58.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 B.杨贤江
    • C.徐特立
    • D.蔡元培
  59.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思考时间较长且错误较少,这与他的认知方式有关,这种认知方式为( )。

    • A.辐合型
    • B.发散型
    • C.沉思型
    • D.冲动型
  60.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 A.了解学生
    • B.融洽的师生关系
    • C.先进的教学设备
    • D.备课
  61. 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  )。

    • A.《中小学德育纲要》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2.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 B.主观能动性
    • C.学校教育
    • D.环境教育
  63. 关于教师专业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
    • B.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精神
    • C.教师专业化是要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
    • D.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6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特点。

    • A.教育性
    • B.长期性
    • C.示范性
    • D.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