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

  2. 什么是韦伯定律?

  3.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开了谜底。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的鄱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了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没有了来自家庭和考试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试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

  4.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5.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6. 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法有什么要求?

  7. 成就动机

  8. 为什么小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9. 教育

  10. 精细加工策略

  11. 人格

  12. 道德意志

  13. 成败归因的两个维度是(        ),四个方面因素是能力、(        )、运气和(        )。

  1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生理、安全、社交、(        )、(        )五个层次。

  15.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        )和(        )两个阶段。

  16. 人最原始(或基本)的情绪有快乐、(        )、(        )和恐惧。

  17. 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        )、(        )和(        )的三结合教育。

  18.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        )。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19. 泰勒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总结性评价。(      )

    • 正确
    • 错误
  20.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自觉性、 (        )、(        ).

  21. 自从有了学校,便有了教育。(      )

    • 正确
    • 错误
  22. 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 正确
    • 错误
  23.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 正确
    • 错误
  24.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 正确
    • 错误
  25. 当问题存在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 正确
    • 错误
  2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 正确
    • 错误
  27.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

    • 正确
    • 错误
  28. 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

    • A.能力
    • B.努力程度
    • C.工作难度
    • D.机遇或运气
  29.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

    • 正确
    • 错误
  30. 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

    • A.正式交往
    • B.非正式交往
    • C.单向交往
    • D.双向交往
  31. 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自己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幻想
  32.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 A.正常儿童
    • B.智力超常儿童
    • C.弱智儿童
    • D.聋、哑、盲儿童
  33.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34. 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马克思
    • B.爱尔维修
    • C.狄德罗
    • D.涂尔干
  35.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36.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

    • A.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 B.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察举制
    • C.科举制 察举制 提拔制
    • D.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37.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 A.并列结合学习
    • B.下位学习
    • C.上位学习
    • D.强化学习
  3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39. 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具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 A.心理定势
    • B.刻板效应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40. 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中。心理教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 A.赫尔巴特
    • B.莫依曼
    • C.杜威
    • D.桑代克
  41.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42.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 A.非条件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条件反射
    • D.生来的反射
  43. 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

    • A。情绪
    • B.兴趣
    • C.态度
    • D.个人知识经验
  44.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45. 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

    • A.孟子
    • B.孔子
    • C.荀子
    • D.墨子
  46.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融合课程
  47. 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 A.知识和技能目标
    • B.智能和性格目标
    • C.环境目标
    • D.身体目标
  48. (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 A.戴尔
    • B.布鲁纳
    • C.斯金纳
    • D.勒温
  49. 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

    • A.礼、乐、射、御、书、数
    • B.诗、书、礼、乐、易、春秋
    • C.礼、乐、射、御、文、算
    • 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
  50.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51.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 A.课堂规范
    • B.课堂气氛
    • C.课堂管理
    • D.课堂纪律
  52.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 A.课堂管理
    • B.课堂纪律
    • C.课堂规范
    • D.课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