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押题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

  2. 有人说:“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3.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4分)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一些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5. 这篇小说的高潮在哪里?下面正确的选项是(   )(3分)

    • A.老人不说话了。
    • B.老人的家人一见他就说:就等你来了。
    • C.老人的家人告诉年轻人,“老人前几天刚刚辞世”。
    • D.年轻人见到老人临终前留给自己的画。
  6. 开头几段环境描写,除了真实地写出春天的公园特有的景象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意义?对体现小说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7. 一位哲人说过:“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3分)

  8. (二)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11~13题。(10分)

    公园,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花儿草儿小桥亭子绿树草坪组成一幅静物图。

    女人儿童情侣游人流水鸟儿组成一股彩色流.

    草坪边上有一条长椅。

    一位老人,在长椅那头坐着。近一个多月来,这位老人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坐在这儿,一动不动,闭着眼一这天,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年轻人面容憔悴,步履蹒跚。他在长椅这头坐下,一动不动,闭着眼。以后,这位年轻人也天天来,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老人还是坐在那头。老人和年轻人也不说话,也没说话的意思。二人就这么木桩一样。这样过去了十天,又过了十天。这天,老人说话了一老人不看年轻人,说:“年轻人,你为什么坐在这?”年轻人也不看老人,说:“老人家,你为什么也坐在这?老人不说话了。年轻人不说话了。第二天,年轻人来时,老人不在。年轻人就一个人坐着。年轻人一个人坐了几天,老人还没来。这天,年轻人闭目坐了一会儿,坐不住了,心想:我们是坐友了,应该去看看老人。这一个月来,收获不小,体内有了力量,好像老人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传到我身上来年轻人打听到老人的家,老人的家人一见他就说:就等你了。年轻人说:等我干什么?家人告诉他:老人是个画家,身患重病一年多了,双目几近失明,老人热爱生活,撑着一股劲儿,天天去公园坐坐。前几天刚刚辞世。这不,家人说着取出一幅画。年轻人接过画。画的正是自己,但不是憔悴的样子,而是充满朝气的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坪边上有一条长椅。

    11.补入文中空行处最合适的一句是(   )(3分)

    • A.年轻人顿时怔住了,但很快,他便明白了一切,眼里涌动着感激的泪水。
    • B.年轻人拿了画,来到长椅前,鞠了一个躬,走了。
    • C.年轻人的心里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他一下子呆在那里,竟半天说不出话来。
    • D.年轻人终于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他要从头开始。
  9. 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2分)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l分)

    • A.明察秋毫  
    • B.物外之趣   
    • C.怡然称快
  1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 -10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细察其纹理   先苦其心志
    • B.虫蚁为兽   扶苏数谏故
    • C.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 D.驱别院   盖追先帝殊遇
  13. 依次填入下面一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困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邀游于广袤的太

    • A④①②③   
    • B①④③②
    • C④①③②   
    • D⑧③①②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

    (2)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动物。

    (3)一记妙剩,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_进去。

    • A.空泛 珍奇 差点儿没 
    • B.空乏 珍奇 差点儿
    • C.空乏 珍稀 差点儿没   
    • D.空泛 珍稀 差点儿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 B.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开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 D.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16. (2)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3分)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素有“云中牧女”之称的埃菲尔铁塔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苍桑,但仍以她那拔地耸云的英姿迎送天下客。
    • B.简单并可预料的故事情节、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很少需要用字幕的单字对白,成为好莱坞影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 C.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矛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托克是佼佼者之一。
    • D. “一片甲骨惊天下”,百余年前因发现甲骨文而振惊世界的殷墟,再次为世界瞩目。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河南安阳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
  18.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缉是(   )

    • A.花鼓   信封/芝麻   崇山
    • C.璨/残   发财/遭祸   媒
    • D.梧/洋   防着/河堤岸   壮成长/勤能补
  19. [案例]读书声

    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书声琅琅。然后,书声渐少。最后,只剩下一个孩子的读 声了。如果是你,会打断这不合时宜的读书声,继续下一个环节?或者是委婉地告诉那个孩子,待会儿请他读?或者是采取别的方式?

    [问题]请问如果你是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6分)

  20. [案例]刺中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一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问题](1)你怎样理解“赏花”和“育人”之间的关系?试用相关的教育观点表述。(5分)

  21. 教学应变能力是各种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构成教学艺术的核心要素,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22.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___和____。

  23. “____”,说明了文学鉴赏的一致性,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则说明了文学鉴赏中同时还存在着____性。

  24.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____与____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25.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____和____。

  26.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

  27.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

  28. (   )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 A.客观题测验   
    • B.表现性评价
    • C.档案袋分析   
    • D.论文题测验
  29.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30. 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

    • A.设疑式   
    • B.点名式
    • C.探究式   
    • D.对比式
  31. (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A.学生   
    • B.教师
    • C.学生和教师   
    • D.全体公民
  32.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 A.语文知识  
    • B.语文能力
    • C.语文素养   
    • D.口语水平
  33. 下列选项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

    • A.积累与整合   
    • B.发现与创新
    • C.思考与领悟   
    • D.表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