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 课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

    课问题:请分析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3. 简述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

  4.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5. 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适应”。

  6.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7. 群体规范

  8. 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9. 遗忘

  10. 发散思维

  11. 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  )

    • 正确
    • 错误
  12. 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

    • 正确
    • 错误
  13. 课堂教学评价

  14. 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

    • 正确
    • 错误
  15. 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 正确
    • 错误
  16. 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  )

    • 正确
    • 错误
  17. 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 正确
    • 错误
  18.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  )

    • 正确
    • 错误
  19. 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 正确
    • 错误
  20.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

  21.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位学习又称_________,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3.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24. 反射的概念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________提出的。

  25.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的关系。

  26. 所保持的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是_________。

  27.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_______在_____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8.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

  29. _________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0.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31.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

    • A.意识
    • B.前意识
    • C.潜意识
    • D.后意识
  32.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

    •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 B.原有的认知结构
    •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D.学习的指导
  33.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  )。

    • A.对话反思法
    • B.观摩反思法
    • C.理论反思法
    • D.课题反思法
  34. 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志向差异
  35. 尝试-错误学说的学习定律包括(  )。

    • A.效果律
    • B.学习律
    • C.练习律
    • D.准备律
  36. 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 A.并列的
    • B.递进的
    •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 D.互补的
  37. 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 A.实物直观
    • B.模像直观
    • C.言语直观
    • D.符号直观
  38.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

    • A.目的更明确
    • B.持久性明显发展
    • C.精确性提高
    • D.概括性更强
  39.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0.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41. 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

    • A.直觉的道德感
    • B.想象性的道德感
    • C.伦理性的道德感
    • D.感性的道德感
  42.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43. 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形式教育
    • D.实质教育
  44.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 A.吃了酸的东西流唾液
    • B.望梅止渴
    • C.蜘蛛织网
    •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5. 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  )。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6. 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 A.阅读
    • B.驾驶
    • C.运算
    • D.写作
  47. 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

    • A.高智能型
    • B.高创造型
    • C.场依存型
    • D.场独立型
  48. 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

    • A.焦虑症
    • B.抑郁症
    • C.强迫症
    • D.恐怖症
  49.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A.认知过程
    • B.情感过程
    • C.意志过程
    •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0. 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 C.道德信念的形成
    •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51. 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

    • A.构造主义
    • B.认知主义
    • C.行为主义
    • D.实用主义
  52.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 A.信号学习
    • B.言语联结学习
    • C.辨别学习
    • D.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