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强化训练习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简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2. 简述遗传素质的含义及其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3. 简述中学德育的原则。

  4. 简述教育法规的类型。

  5. 心理测验

  6.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7. 多媒体网络教学

  8. 课程目标

  9. 学习策略

  10. __________是联系各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组织的纽带。

  11. 教学能力

  12. 1963年2月,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_________,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

  13. 测量和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__________,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14.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 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活动。

  15.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 下列各物体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 A.习题集
    • B.录像带
    • C.教室环境
    • D.教科书
  17.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

    • A.绝对感觉阈限相对感觉阈限
    • B.感受性
    • C.感觉阈限
  18. 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谈话法
    • C.调查访问
    • D.个案研究法
  19. 下列不属于教学智慧特征的是( )。

    • A.创新性
    • B.动态性
    • C.高效性
    • D.综合性
  20. 教学技能属于( )。

    • A.交际技能
    • B.操作技能
    • C.吣智技能
    • D.言语技能
  2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指导实践法
    • B.榜样示范法
    • C.陶冶法
    • D.品德评价法
  22. ( )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社会生活中的纠纷,使权益受到损害的主体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 A.法律救济
    • B.法律责任
    • C.法律援助
    • D.事后救济
  2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

    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24.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 )。

    •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 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
    •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 D.学生在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25. (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A.布鲁纳
    • B.波斯纳
    • C.布鲁巴奇
    • D.科顿
  26. 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人活动
    • D.团队活动
  27. 根据学习目标,加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不随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有意注意
    • D.意义注意
  28.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 A.设置目标
    • B.列提纲
    • C.寻求同学帮助
    • D.做笔记
  29. (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 A.实验法
    • B.调查法
    • C.观察法
    • D.心理测验法
  30. 课业及其进程是指( )。

    • A.教程
    • B.课程
    • C.课表
    • D.学期
  31.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 A.学习和培训
    • B.沟通和合作
    • C.培训和流动
    • D.交流和互访
  32. 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具有课外活动形式的( )。

    • A.群体性
    • B.小组性
    • C.个人性
    • D.团体性
  33. 我国教育立法的体制是( )的。

    • A.一元
    • B.二元
    • C.多元
    • D.一元二级多层次型
  34.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D.能动论
  35. (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概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各要素或

    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 A.课程目标
    • B.课程内容
    • C.课程设计
    • D.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