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专家命题预测试卷(12)
-
论述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试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怒。“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自己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课时,作为教师该怎么办?这时如何做才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
结合实际论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
__________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
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__________的学习动机转化。
-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______。
-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
-
学生的合法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和__________。
-
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
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阶段。
-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
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__________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__________三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__________时期。
-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__________、__________和想象。
-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__________相结合。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__________。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____。
-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简述操作技能的特点。
-
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
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小明具备较高的( )。
- A.视觉一空间智力
- B.人际智力
- C.语言智力
- D.音乐智力
-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 A.活动技能
- B.学习技能
- C.一般技能
- D.认知技能
-
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幻想
-
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 A.高尚性
- B.奉献性
- C.全局性
- D.导向性
-
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指向性与分散性
- D.集中性与紧张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A.相当于
- B.不低于
- C.略高于
- D.略低于
-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洛克
- D.裴斯泰洛齐
-
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 B.逆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 )。
- A.内部学习动机
- B.外部学习动机
- C.近景性动机
- D.远景性动机
-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学生实践
- B.思想政治教育
- C.政治课
-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
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 )。
- A.6岁以后
- B.8岁以后
- C.10岁以后
- D.12岁以后
-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 A.行动研究法
- B.观察法
- C.实验法
- D.调查法
-
“明人伦”是我国( )的学校教育目的。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民国时期
-
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形式教育
- D.实质教育
-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l905年编制。
- A.S—B量表
- B.斯坦福量表
- C.韦克斯勒量表
- D.比纳量表
-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 A.美国
- B.英国
- C.日本
- D.法国
-
“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 A.概念
- B.原理
- C.规则
- D.技能
-
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
学生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
-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 B.原有的认知结构
-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D.学习的指导
-
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
- A.桑代克
- B.苛勒
- C.纽厄尔和西蒙
- D.布鲁纳
-
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主观能动性
-
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 A.声音代码
- B.视像代码
- C.语义代码
- D.图式代码
-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 )。
- A.再认
- B.有意再现
- C.直接再现
- D.间接再现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 A.学校
- B.教育主管部门
- C.家长
- D.公安机关
-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 A.成熟
- B.遗传素质
- C.环境
- D.教育
-
以下属于赫尔巴特著作的是( )。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人的教育》
- D.《教育漫话》
-
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 A.高
- B.低
- C.一样
-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 A.质量规格
- B.社会价值
- C.发展方向
- D.发展速度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
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 A.综合
- B.运用
- C.评价
- D.领会
-
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
- A.替代强化
- B.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 D.负强化
-
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 A.加涅
- B.桑代克
- C.苛勒
- D.我国心理学家
-
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 A.多感官参与
-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 D.及时复习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 B.斯宾塞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
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 A.视听材料
- B.参考书
- C.幻灯片
- D.课外活动
-
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 )。
- A.打扫校园
- B.植树造林
- C.拥军优属
- D.帮老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