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专家命题预测试卷(6)
-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串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以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
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l.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转化她?(3分)
问题2.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黎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果你是她的班主任,应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7分)
问题3.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__________三种。
-
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__________上是__________ 关系。
-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 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__________。
-
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__________和调节策略。
-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__________ 。
-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
1904年颁布了__________ ,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
___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_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
-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
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表现。
-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Z
-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中共( )。
- A.十五大
- B.十四大
- C.十三大
- D.十二大
-
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裴斯泰洛齐
- C.杜威
- D.赫尔巴特
-
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 )。
- A.应激
- B.性格
- C.能力
- D.定势
-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 A.理性的惧怕
- B.原因不明的惧怕
- C.非理性的惧怕
- D.持久性的惧怕
-
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
从评价的目的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分为( )。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双重抑制
- D.多重抑制
-
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指( )。
- A.信号学习
- B.刺激一反应学习
- C.连锁学习
- D.辨别学习
-
学生由于觉得某个教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定势效应
-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作业布嚣与批改
- D.学生成绩与检查评定
-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教育。
- A.希腊
- B.埃及
- C.斯巴达
- D.雅典
-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 )。
- A.教育
- B.教学
- C.管理
- D.科研
-
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 )。
- A.民主平等阶段
-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 C.强化阶段
- D.强制阶段
-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的心理学流派是( )。
- A.构造主义学派
- B.机能主义学派
- C.精神分析学派
- D.人本主义学派
-
演奏钢琴属于( )。
- A.识记技能
- B.操作技能
- C.心智技能
- D.认知技能
-
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 A.短时记忆
- B.长时记忆
- C.瞬时记忆
- D.永久记忆
-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
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
- A.5类
- B.6类
- C.7类
- D.8类
-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他律水平
-
( )是从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 A.正迁移
- B.横向迁移
- C.特殊成分迁移
- D.非特殊成分迁移
-
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 )。
- A.研究探讨法
- B.发现学习
- C.暗示教学法
- D.范例教学法
-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德莫克里特
-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 A.自我教育法
- B.说理教育法
- C.情感陶冶法
- D.实际锻炼法
-
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
- A.获得的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条件反射
- D.生来的反射
-
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 )。
- A.难度
- B.信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
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
- A.孔子
- B.孟子
- C.庄子
- D.老子
-
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
- A.知觉记忆
- B.工作记忆
- C.感觉记忆
- D.声像记忆
-
“学而时习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 A.关键期
- B.机能期
- C.发展期
- D.差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