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专家命题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种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 生怎样的影响?

  2. 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 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

    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 “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

    问题:请分析该位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3. 赞科夫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对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问题:

    (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5.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6. 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   )

    • 正确
    • 错误
  7. 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 正确
    • 错误
  8. 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

    • 正确
    • 错误
  9. 某小学生上早操时被同学推倒摔伤,学校不用负责任。   (   )

    • 正确
    • 错误
  10.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  )

    • 正确
    • 错误
  11.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 正确
    • 错误
  12.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3. 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 正确
    • 错误
  14.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  )

    • 正确
    • 错误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16. 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

    • 正确
    • 错误
  17.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

    • 正确
    • 错误
  18. 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 正确
    • 错误
  19. 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 正确
    • 错误
  20.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 正确
    • 错误
  21.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

    • 正确
    • 错误
  22. 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  )

    • 正确
    • 错误
  23.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   )

    • 正确
    • 错误
  24.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

    • 正确
    • 错误
  25. 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 正确
    • 错误
  26.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A.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 C.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27.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 C.有利于人口迁移
    •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28.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  )。      

    • A.教师的道德素质   
    • B.教师的知识素质       
    • C.教师的能力素质   
    • D.教师的专业素质  
  29.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 A.孟子   
    • B.弗洛伊德
    • C.洛克   
    • D.格塞尔
  30.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  )。     

    • A.对话反思法   
    • B.观摩反思法
    • C.理论反思法   
    • D.课题反思法   
  31. 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

    • A.展开性   
    • B.物质性   
    • C.内隐性   
    • D.观念性
  32.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        

    • A.教师的领导风格   
    • B.班级规模
    • C.班级的性质
    • D.对教师的期望    
  33. 想象的基本特征有( )。

    • A.新颖性   
    • B.离奇性   
    • C.生动性   
    • D.形象性
  34. 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 C.知觉的情境
    •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35. 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 A.同位学习   
    • B.上位学习
    • C.下位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36.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 A.难度   
    • B.效度
    • C.信度   
    • D.标准化
  37.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 D.智力与创造力呈正相关
  38. 小李在练习“国标”时,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这种反馈属于(  )。

    • A.非建议反馈
    • B.内在反馈
    • C.延缓的反馈
    • D.外在反馈
  39. 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40. 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  )干扰较多。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单一抑制   
    • D.双重抑制
  41. 测验的(  )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42.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 A.关爱学生    
    • B.为人师表       
    • C.教书育人   
    • D.终身学习
  43.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 A.接受学习
    • B.发现学习
    • C.机械学习
    • D.有意义学习
  44.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柏拉图
    • B.昆体良
    • C.皮亚杰
    • D.亚里士多德
  45. 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   )。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 B.19世纪中叶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叶
  46. 《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47. 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 A.画线   
    • B.记笔记   
    • C.列图表   
    • D.记忆术
  48.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

    • A.个人本位论   
    • B.宗教本位论  
    • C.社会本位论   
    • D.兴趣本位论
  49.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

    • A.服从   
    • B.从众   
    • C.去个性化   
    • D.认同
  50.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学记》   
    • B.《中庸》  
    • C.《孟子》
    • D.《大学》
  51.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 B.讲授课和练习课
    • C.单一课和综合课  
    • D.理论课和实践课
  52. 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特朗普制       
    • B.分组教学制   
    • C.班级授课制   
    • D.道尔顿制 
  53. 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 A.替代强化
    • B.潜伏学习
    • C.试误学习
    • D.意义学习
  54.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 A.广度
    • B.强度
    • C.时间
    • D.空间 
  55.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已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于成长过程中的(   )阶段。   

    • A.关注发展   
    • B.关注学生
    • C.关注情境
    • D.关注生存
  56.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 C.教育管理现代化
    • D.教师素质现代化
  57.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 C.指导班委会工作
    • D.评定学生操行
  58. 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 C.道德信念的形成     
    •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59.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耍,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 A.违纪
    • B.违法
    • C.严重不良行为
    • D.犯罪
  60. 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

    • A.直觉的道德感   
    • B.想象性的道德感   
    • C.伦理性的道德感   
    • D.感性的道德感
  61.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操作
    • C.操作整合   
    • D.原型内化
  62.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科技进步   
    • B.生产发展水平   
    • C.政治需要   
    • D.产业革命
  63.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   )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 A.能力高低   
    • B.运气好坏   
    • C.外界环境
    • D.任务难度 
  64. 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 A.记忆术   
    • B.做笔记   
    • C.复述   
    • D.编码和组织
  65.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育措施  
    • D.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