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试卷
-
近年来,国内中小学流行微课教学,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一节优秀的微课,包括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动感的教学流程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微课设计是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和体现。
问题:请你就正在任教或将要任教(应聘职位)的学科,设计一节微课。
要求:1. 写出微课的主题(你所选择的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
2. 写出微课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3. 要体现应聘学科的特点;
4. 不少于800字。
-
有学生认为,“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请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铁块重。”教师又问:“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
最先获得的信息资料对于人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这一心理效应称为“首因效应”。简述“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_______和规范字。
-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专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是_______和_______。
-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在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_______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
教育现代化就是学校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
- 正确
- 错误
-
灵感和顿悟属于发散性思维。( )
- 正确
- 错误
-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趋于一致。( )
- 正确
- 错误
-
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长时记忆。( )
- 正确
- 错误
-
“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才高。( )
- 正确
- 错误
-
“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认知对情感的促进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智育的过程,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 )
- 正确
- 错误
-
一个孩子认为故意打破一个杯子比不小心打破10个杯子应该受到的惩罚更大,他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水平所属阶段是( )。
- A.从他律到自律
- B.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
- C.从效果到动机
- D.从片面到全面
-
个体依据对自身能力、环境等方面的评估而为自己确立的发展目标是( )。
- A.成就动机
- B.期望动机
- C.抱负水平
- D.动机水平
-
小王毕业后成为某中学老师,他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这时他所处的态度阶段属于( )。
- A.服从阶段
- B.认同阶段
- C.内化阶段
- D.自动化阶段
-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显现( )趋势。
- A.先慢后快
- B.倒U形曲线
- C.先快后慢
- D.U形曲线
-
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
- A.知识表征
- B.原型启发
- C.心理定势
- D.功能因素
-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描述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单趋冲突
-
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稳定性
-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
- A.理解性
- B.选择性
- C.恒常性
- D.整体性
-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中,建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个人本位论
- B.教育无目的论
- C.社会本位论
- D.生活目的论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A.环境因素
- B.遗传因素
- C.教育活动
- D.个体因素
-
打破传统学科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知识而构成的课程是( )。
- A.学科课程
- B.显性课程
- C.综合课程
- D.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还是以( )为中心。
- A.社会
- B.活动
- C.儿童
- D.经验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 A.社会制约性
- B.永恒性
-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D.相对独立性
-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是指教师充当( )角色。
- A.管理者
- B.指导者
- C.知识传授者
- D.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