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汇编试卷(4)
-
丁某与许某均系某中学初一学生。2013年6月,体育课授课内容为练习投掷铅球,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体育课中间休息期间,丁某与许某比赛看谁投掷的铅球远。但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投掷要点和方法,许某投掷的铅球正好击中丁某的头部,造成其颅骨骨折。后丁某的父母要求学校与许某共同赔偿各种经济损失2万元,但学校与许某拒绝承担。最后,丁某的父母将学校与许某告上法庭。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案例中学校和许某及其父母的责任。
-
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结合案例,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
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
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
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
学习策略
-
标准化成绩测验
-
分组教学
-
班级授课制
-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 正确
- 错误
-
智力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广泛应用于数学学习之中。( )
- 正确
- 错误
-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 正确
- 错误
-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是德国。( )
- 正确
- 错误
-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 正确
- 错误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 正确
- 错误
-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 正确
- 错误
-
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 正确
- 错误
-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 A.家庭教养方式
- B.道德认知
- C.社会风气
- D.态度定势
- E.同伴群体
-
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
-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
以下属于发散思维的特征是( )。
- A.敏感性
- B.流畅性
- C.灵活性
- D.独创性
- E.发散性
-
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包括( )。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情境阶段
- C.关注制度阶段
- D.关注自身阶段
- E.关注学生阶段
-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包括( )。
- A.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 B.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 C.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业能力,发家致富
- D.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E.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 E.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展观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 )。
- A.政治思想
- B.业务水平
- C.工作态度
- D.工作绩效
- E.法制意识
-
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 B.教师的情绪状态
- C.学校的管理方式
- D.教师的教学方法
- E.师生关系
-
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
- A.80
- B.60
- C.85
- D.90
-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 A.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 B.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 C.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 D.突出目标的阶段性
-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 A.课程目标
- B.课程标准
- C.教学大纲
- D.教育目的
-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与张之洞同名著作( )。
- A.《学记》
- B.《为学》
- C.《劝学篇》
- D.《我的大学》
-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场依存型
- B.场独立型
- C.冲动型
- D.沉思型
-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 )。
- A.15年
- B.10年
- C.终身
- D.5年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 )。
-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 B.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 C.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从做中学”
-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 C.开展网络教育
- D.高等学校扩招
-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 A.科学性
- B.价值性
- C.生产性
- D.未来性
-
“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
- A.《论语》
- B.《荀子》
- C.《孟子》
- D.《学记》
-
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政治经济制度
- D.科学技术
-
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B.知识、情感、意志
-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 )。
- A.崇高的职业道德
- B.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 C.教育理论知识
- D.文化科学知识
-
提出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 A.孟禄
- B.马斯洛
- C.罗杰斯
- D.华生
-
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 A.为谁教
- B.怎样教
- C.教什么
- D.教给谁
-
平等的、开放式的教育是( )的特点。
- A.网络教育
- B.学校教育
- C.社会教育
- D.大众教育
-
“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
- A.布鲁纳
- B.杜威
- C.加涅
- D.奥苏伯尔
-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根据普里马克原理,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赫尔巴特
- D.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