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安徽省中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 爱德华六世在位时,于1547年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惩治;健康的流浪汉, 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络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然而,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农村失地和农民流浪的问题, 许多破产农民参加了农民起义。 材料二 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经历了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许 多措施,其中包括惩罚、救济、向海外移民、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济身”自救、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订一 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等,并最终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与福利政策挂钩,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从而创造了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材料三 19世纪末,德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做法,主要得益于 俾斯麦的福利政策,但俾斯麦在制订政策时,考虑了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做法,使德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较早地向福利政策过渡。 美国 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采取了英国的一些做法, 如制订了一系列福利政策,特别是制订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就业的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 自《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都铎王朝对此推行了何种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有哪些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美国的特点是什么?德、美两国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 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一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 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议义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盖五大洲,有 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三 ……追本 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 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 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 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中学(内学)”、“西学(外学)”各指什么?张之洞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关系 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郑观应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的 观点有何进步性。(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中的观点。(2分)

    (4)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何在?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根本目的有何 不同?(4分)

  3. 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 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

    • A.图1所示
    • B.图2所示
    • C.图3所示
    • D.图4所示
  6.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
    •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7. 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多重趋避式冲突
  8. 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 )

    • 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
    • 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
    • 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
    • D.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学说
  9. 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

    • A.判断
    • B.诊断
    • C.评定
    • D.评分
  10.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1.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12.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洛克
    • B.杜威
    • C.斯宾塞
    • D.夸美纽斯
  13.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

    • A.夏、商
    • B.商、周
    • C.西周、春秋、战国
    • D.夏、商、周
  14.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独立性
    • C.灵活性
    • D.逻辑性
  15.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 A.孟子
    • B.荀子
    • C.墨子
    • D.孔子
  16. 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

    • A.感觉适应
    • B.感觉对比
    • C.感觉相互作用
    • D.实践活动影响
  17.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 A.广度
    • B.强度
    • C.时间
    • D.空间
  18. 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

    • A.现实与人
    • B.人与人
    • C.现实与人的需要
    • D.生理与心理需要
  19. 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讨论法
    • D.实验法
  20. 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紧张性与集中性
    •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1. 听觉中枢位于( )

    • A.额叶
    • B.顶叶
    • C.颞叶
    • D.枕叶
  22.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 A.专政型
    • B.指导型
    • C.民主型
    • D.溺爱型
  23.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 B.曲调感
    • C.节奏感
    • D.色调感
  24. 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推翻了清王朝
    •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