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5)
-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拉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1)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11分)
(2)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12分)
-
某一成年出租车司机讲述了一个自己不愿意搭载教师的原因: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担任班长,为了感谢班主任,他决定给班主任制作一张新年贺卡。当时全班同学都嘲笑他,而他不顾嘲笑,亲手为班主任制作了贺卡。他原想,班主任会摸着他的头表扬他,结果却是班主任(语文老师,不容忍一个错别字)打开贺卡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新年“渝”快,并读了这张贺卡,全班同学都笑了,读完后,班主任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撕掉了贺卡,并且还跺了几脚。当时他的脸一下就红了,埋着头,从此成绩一落千丈,最终退学。成家后他不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他成为出租车司机以来,一直不搭载教师。
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分析此案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两全”是( )。
- A.中小学教育
- B.全面发展
- C.面向全体学生
- D.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应该做到( )。
- A.愤然离去,通知家长
- B.置之不理,继续讲课
- C.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 D.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
义务教育是由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 )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
- A.国家
- B.社会
- C.学校
- D.家庭
-
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是( )。
- A.教师教的活动
- B.一种特殊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认识活动
- C.学生学的活动
-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
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教学
- B.思想品德课
- C.课外活动
- D.班会
-
属于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内容的是( )。
- A.四书
- B.六艺
- C.七艺
- D.五经
-
对基本情绪的正确描述是( )。
- A.基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
- B.它是人类所独有的
- C.它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
- D.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
-
下面属于成就动机的是( )。
- A.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能名列前茅
- B.某人在讨论问题时总试图以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取得领导地位
- C.老师由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废寝忘食地工作
- D.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受到社会好评
-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 )、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 A.分析
- B.综合
- C.明了
- D.联想
-
下列教学形式中属于近现代的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 C.道尔顿制
- D.设计教学法
-
课程计划包括( )。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 B.课时分配
- C.教学进度
- D.学年编制
-
法国的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由此可见,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内在目的论
- D.外在目的论
-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动机冲突分为(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原则冲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
- A.信息技术教育
- B.研究性学习
-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D.美育
-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 A.合作者
- B.引导者
- C.参与者
- D.管理者
-
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 )。
-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
- 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
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 C.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
下列不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
- A.消退抑制
- B.外抑制
- C.分化抑制
- D.超限抑制
-
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压抑快乐的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的感受
- B.老师对学生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学生的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
- C.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叫情绪智力
- D.某些认知策略,如“忽略”,可能增加抑郁
-
教育的民主化是指( )。
- A.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 B.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 C.教育结果均等
- D.优质教育机会均等
-
教育学是一门以( )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 A.教育现象
- B.教育问题
- C.教育规律
- D.教育理论
-
一般来说,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
- A.教学规律
- B.教育教学目的
- C.学生具体情况
- D.教学实践经验
-
小学生受到的法律保护包括( )。
- A.《宪法》
- B.《教育法》
- C.《义务教育法》
- D.《未成年人保护法》
-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征主要包括( )。
- 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C.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D.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
直观教具可分为( )
- A.动作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语言直观
- D.实物直观
-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起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 )。
- A.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和新知识相联系的适当观念
- B.学生必须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 C.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 D.学生通过思维分离出事物的各种特点加以比较
-
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
- A.主观法
- B.活动分析法
- C.实验法
- D.经验法
-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环境
- B.学校教育
- C.个体主观能动性
- D.遗传因素
-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共性。(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法律行为,它依法成立后就产生行政法律效果,非依法不得变更和撤销。(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原则要求班级管理者把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 )
- 正确
- 错误
-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
- 正确
- 错误
-
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
- 正确
- 错误
-
在西方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中,布鲁纳的理论属于学科结构理论。( )
- 正确
- 错误
-
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计划。( )
- 正确
- 错误
-
只要没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说明心理健康。( )
- 正确
- 错误
-
资源管理策略就是时间管理策略,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就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
- 正确
- 错误
-
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成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
- 正确
- 错误
-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侧重点是一样的。( )
- 正确
- 错误
-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学会生存是个人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与学校教育无关。( )
- 正确
- 错误
-
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的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
- 正确
- 错误
-
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
- 正确
- 错误
-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树立起牢固的敬业精神和端庄的职业态度,勇于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阻力,这也是教育过程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的决定条件。(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会制约课程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
- 正确
- 错误
-
做学生的心理疏导要注意客观诊断学生的激动情绪和兴奋点,对症疏导。(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最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诞生了正式的学校。(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以前者为主。( )
- 正确
- 错误
-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泰勒介绍的一种可行的课程目标分类是健康、家庭、娱乐、职业、信仰、消费、公民(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以( )为主。
- A.教育
- B.教学
- C.开发智力
- D.道德教育
-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性。( )
- 正确
- 错误
-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根据(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A.刑法
- B.宪法
- C.经济法
- D.国际法
-
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讨论法
- D.自然学法
-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 A.唯一组织形式
- B.重要组织形式
- C.基本组织形式
- D.辅助形式
-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 A.发展学生个性
- B.促进温故知新
- C.加强教学相长
- D.坚持循序渐进
-
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 A.皮亚杰
- B.巴浦洛夫
- C.柯尔伯格
- D.林崇德
-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 )。
- A.赞可夫
- B.巴班斯基
- C.乌申斯基
- D.维果茨基
-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
- A.敬业精神
- B.渊博的知识
-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 D.高超的能力
-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
-
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 A.雅典教育
- B.斯巴达教育
- C.世俗教育
- D.骑士教育
-
( )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A.斯金纳
- B.布鲁纳
- C.苛勒
- D.加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 )周岁。
- A.五
- B.六
- C.七
- D.八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工作单位
-
系统地搜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关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设计
- C.教学评价
- D.教学过程
-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B.了解和研究学生
- 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 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
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性
-
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
- A.学年备课
- B.单元备课
- C.课时备课
- D.学期备课
-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 A.课堂凝聚力
- B.课堂控制
- C.课堂管理
- D.课堂气氛
-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 A.自我学习
- B.自我调节
- C.自我控制
- D.自我反省
-
《论语》中提出“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 A.巩固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 )。
- A.福禄贝尔
- B.奥苏贝尔
- C.蒙台梭利
- D.夸美纽斯
-
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为( )。
- A.教学策略
- B.教学方法
- C.教学目标
- D.学习方法
-
建国后我国最早颁布的教育法律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所谓“双基”是指( )。
- A.基础知识、基础理论
- B.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 C.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 D.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实行( )负责制。
- A.教师
- B.班主任
- C.校长
- D.教育局长
-
要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是( )。
- A.学科教学论
- B.活动教学论
- C.课堂中心论
- D.程序课程论
-
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
- A.操作技能
- B.智力技能
- C.一般技能
- D.特殊技能
-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教育活动和交往
- B.自我教育
- C.学校教育
- D.道德内化
-
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赫尔巴特
- D.布鲁纳
-
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上位学习
- C.下位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 A.教材
- B.学生
- C.情境
- D.生存
-
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是( )。
- A.同步的
- B.无关的
- C.不同步的
- D.以上都不对
-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 A.行为矫正
- B.学会适应
- C.克服障碍
- D.学会调适